上海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13项重点任务和42个实施项目

原标题:上海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13项重点任务和42个实施项目 展现“绣花功夫”,创建美丽街区家园乡村

上海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13项重点任务和42个实施项目

  到2020年,上海在城市设施、环境、交通、应急(安全)等方面的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更加有序安全干净、宜居宜业宜游,生活更加方便舒心美好。

  “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对上海提出的要求。

  历经近一年的调查研究,昨天,上海正式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份三年行动计划究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未来三年,上海将如何用好手里的“绣花针”,体现“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又将向市民释放哪些红利?

  更关注细节,更注重人的感受

  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既是城市管理第一资源,又是管理服务的最重要对象。所有的改革发展成果,最终都要落实到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上

  “超大城市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表示,上海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需要有新作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上海在城市设施、环境、交通、应急(安全)等方面的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更加有序安全干净、宜居宜业宜游,生活更加方便舒心美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把握“一个核心”,以“三全四化”为着力点,推进“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

  “一个核心”,即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人。“城市管理是个大命题,包罗万象,既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又直接关系人民生活。”崔明华说,人既是城市管理第一资源,又是管理服务的最重要对象。所有的改革发展成果,最终都要落实到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上。因此,未来的城市管理不能满足于简单自上而下的“管理”,而要切实增强对社会主体的服务意识,寓精细管理于精准服务。既要回应市民呼声,又要时刻把握市民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以人为本,意味着未来的城市管理,将更关注细节,更注重人的感受,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城市道路为例,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人行道不光要考虑路面平整、顺畅、干净、整洁,还要考虑到宽度设计充分结合地域特点,使行人行走更舒适、通畅;铺装材料要具备良好的渗水性和防滑性,且铺装平整,没有乱堆物和其它影响行走的障碍设施;城市无障碍设施,也要更注重使用时的便捷性、连续性、通畅性和安全性,处处显示城市的关爱和温度。路边的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要干净、整洁、无异味,设施功能人性化,细节考虑周到,无障碍设施完备;行道树树穴,与周边道路保持平整,且外观协调;消防栓,要设置在不影响市容和道路通畅的地方;窨井盖,要美观、平整、碾压无响动,并注重和路面色调的一致和协调;自行车停放,应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区域划线规定停放范围……把这些细节问题规划、建设、管理好,就是城市管理者“绣花功夫”的体现。

  垃圾治理、环境治理等城市管理中的突出短板问题,也将受到更多关注。在上海前几年推进“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上,2018年将开展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预计“无违建创建先进居村”的创建完成率将达50%,拆除违法建筑不少于3600万平方米;2019年,“无违建创建先进居村”创建完成率达90%;到2020年,完成突出存量违法行为的整治。同时,计划到2019年,全面消除住宅小区内利用“居改非”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行为,总体实现可控有序。

  未来三年,上海还将继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各类垃圾综合治理,明确一系列具体目标。这些举措,都是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瓶颈短板入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通过源头治理和常态长效治理相结合,改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海还将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服务,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13项重点任务、42小项实施内容。计划中提到,上海将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补齐短板,每年创建一批示范性“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和“美丽乡村”,打造安全有序法治、高效便捷智慧、天蓝地绿水清的城市环境。

  做强“城市大脑”和“神经末梢”

  超大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必须引入智能化手段,借助现代科技,为改进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水平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持

  “衡量一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更主要的是看一般区域、一般项目管得好不好,不能是领导关注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管得不错,而一些一般项目、一般区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却不高。”崔明华说,未来的城市管理要做到“三全四化”,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上下功夫,在全面从严上下功夫。

  “三全”,是指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全覆盖,就是要把精细化管理要求覆盖到各个空间、各个领域和所有人群。全过程,就是要把精细化管理要求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全天候,就是要把精细化管理要求体现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每时每刻。

  “四化”,是指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其中,法治化是城市管理的根本保障;社会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智能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准化,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和标尺。未来,上海将加强城市管理“神经末梢”建设,打造感知敏捷、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神经元”系统;深化智慧治理,以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构建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城市大脑”建设。

  各种创新的现代科技手段和治理方式,更多运用到城市管理中,对市民来说,就可以享受到更高水准的城市治理整体能力。超大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传统的老思路、老办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引入智能化手段,借助现代科技,做强“头部”和“神经末梢”,使各类事关服务、管理、安全的数据在一个平台上汇总并及时分析预测,为改进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下一步,上海将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深度应用。更多运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房屋、住宅小区、地下空间、道路桥梁、港口航道、交通运输、河道湖泊、地下管线、道路架空线、绿化市容等领域,将完善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运用各种创新的手段,加强城市管理“神经末梢”建设。在一个更为“智能”的城市管理架构下,城市运营无疑会更高效。

  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上海已经明确了一批重点任务,使环境更美好,街区更美丽,家园更美丽,乡村更美丽。包括推进中小河道治理,基本消除黑臭,打造河畅、水清、面洁、岸绿的水环境;开展架空线整治,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推进乱设摊、乱占道、乱设广告、乱张贴、乱抛物治理;逐步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4000台使用满15年住宅电梯安全评估;配套完善农村标准卫生室、事务代理室、文化活动室、为农服务站、便民农家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