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双十一”策略应定位于品牌推广

  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明天就是双十一了,这个双十一,你打算在网上购物么?如今,农村电商已经逐渐成为“双11”中的亮点,各类农产品上市丰富着电商市场,而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也成为活跃“双11”的主战场。

  又到一年“双十一”,这一次,农产品电商是否能够异军突起,在市场上分得一块大蛋糕呢?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孙立武认为:

  孙立武:首先来关注一组数据:2009年,淘宝商城首次推出“双十一”活动的时候,只有27个品牌参加,总共销售额也只有5200万;但是到了2010年,交易额就达到了9.36亿,已经让人明显感觉到了双十一带来的价值,当年香港一天的交易额也只有8亿,一家电商匹敌一座城市的消费水平,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人惊讶的,2015年,仅天猫平台的总成交额,就已高达创纪录的912.17亿元!可以肯定的说,电子购物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

  现在看,“双十一”已经成为各路电商大战的主战场。再来看看农产品电商的表现。近一两年来,农村电商突飞猛进,但农产品上行依然饱受垢病,那么今年的“双十一”农产品电商会不会爆发?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在“双十一”活动当日,与农民经济增长挂钩的农产品,有时会呈现出“普通农副无人买,活动区内无品牌,费心费力搞网销,成交量就上不来”的现象。仔细观察,“双十一”活动期间,消费者抢购的东西有以下共同特征:一是等得起,一时半会不用也行,可以等待降价;二是放得住,买后可以用很长时间;三是差值大,市场价格、网上价格与活动期间的价格相差较多,值得抢购。所以,在“双十一”活动期间,消费者抢购的对象基本上以衣帽类、耐用商品为主。而农产品的每日消费、不耐储存、单次选购差价小等特点,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一些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农产品电商在“双十一”活动中往往不会冲动,也不抱过高的希望。

  那么,今年的“双十一”,农产品电商的表现又会如何呢?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情况肯定会好于去年。近段时间以来,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无论是在模式、品类,还是物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再加上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都把涉农电商作为重点,大力推动,农产品电商一定会迎来新的契机。

  双十一来了,基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电商还是要顺势而为,量力而行。生鲜电商的“双十一”策略应该定位于品牌推广,而不是单纯的销量,应该借助参加活动,努力提升客户的认知度;此外,生鲜产品还存在一个损耗高的特点,打价格战不是好办法,电商企业应该品质当先,慎重价格;最后还要注意,完善服务,物流过硬,避免负面评价。今年的双十一,农产品电商的生意是否火爆,咱们拭目以待!

生鲜电商“双十一”策略应定位于品牌推广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