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开始“联合”40无人机飞行测试

  

 

机身呈S型奇葩设计的“联合”40无人机。资料图

据俄罗斯《国家新闻》日前报道,根据俄罗斯国家新闻报道,俄罗斯从阿联酋采购的“联合”40(United 40)无人机已经开始飞行测试。俄罗斯国防工业称,测试在俄国防部管辖下的阿赫图宾斯克飞行测试中心进行。“联合”40无人机是一款由阿联酋ADCOM系统公司生产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可执行监视与作战任务。2013年7月,俄罗斯新闻社曾报道称,俄罗斯计划至少采购2架“联合”40无人机,原定于2014年2月的测试,但该计划被国防部延期至今。

从一战起步的无人机百年发展史,演变为日渐成熟的空中多面手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的诞生可追溯到1914年。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某一目标区上空,将事先装在小飞机上的炸弹投下去。

这种大胆的设想立即得到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理事长戴·亨德森爵士赏识。他指定由A.M.洛教授率领一班人马进行研制。为了保密,该计划被命名为“AT计划”。两次试验的失败,“AT计划”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但A.M.洛教授并没有灰心,继续进行着无人机的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10年后,他终于取得成功。1927年,由A.M.洛教授参与研制的“喉”式单翼无人机在英国海军“堡垒”号军舰上成功地进行了试飞。“喉”式无人机的问世在当时的世界上曾引起极大的轰动。

英国人在无人机的研制上捷足先登,美国人也不甘落后。早在1915年,美国的斯佩里公司和德尔科公司就曾研制出第一架无人机。这架无人机总重只有272公斤,由1台30千瓦的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装在一个4轮滑车上,草地上铺设了滑轨。飞机发动后,带动滑车在滑轨上滑行。达到一定速度后,飞机即脱离滑轨飞上天空,然后由一个简单的陀螺仪装置控制飞行方向,由一个膜盒气压表自动控制飞行高度。1915年,这架被取名为“空中鱼雷”的无人机不仅成功地进行了试飞,而且被装上136公斤炸药成功地进行了攻击目标试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曾大量使用无人靶机,并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过携带重型炸弹的活塞式发动机无人机对日军目标进行轰炸。战争期间,美军还打算将报废的B-17和B-24轰炸机改装成携带炸弹的遥控轰炸机。驾驶员先驾驶这种遥控轰炸机至海边,然后跳伞脱身,遥控轰炸机则在无线电的遥控下继续飞行,直至对目标进行攻击。可惜由于所需经费巨大,再加上操纵技术过于复杂,美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研制计划。在此期间,美国海军也曾研制出3种喷气式无人机,分别取名为“格劳伯”、“富根”、“加格勒”,但因种种原因,均未能正式装备部队。

二战结束后,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家族也逐渐步入其鼎盛时期。时至今日,世界上研制生产的各类无人机已达近百种,并且还有一些新型号正在研制之中。而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遥控遥测技术的发展和在无人机中的应用,以及随着对无人机战术研究的深入,无人机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被誉为“空中多面手”、“空中骄子”。在几场局部战争中,无人驾驶飞机以其准确、高效和灵便的侦察、干扰、欺骗、搜索、校射及在非正规条件下作战等多种作战能力,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并引发了层出不穷的军事学术、装备技术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俄军长期冷落无人机领域发展,使其成为军事强国的“最短板”

30多年前,前苏联在军用无人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曾为本国和国外客户提供了近千架“图-143”喷气式无人侦察机,同期西方无人机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当时,雅克夫列夫、图波列夫和卡莫夫三家设计局都掌握着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在1982年的中东战争中,前苏军的无人机为作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由于俄军思想上不重视及经费紧张,俄无人机技术逐渐落后了。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鉴于前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崩溃和军费严重短缺,俄军在对无人机部队发展的认识上一度出现了偏差,认为无人机不再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空中侦察系统,认为其性能和作用都无法与有人驾驶侦察航空器相比。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俄军只注重发展有人驾驶侦察航空兵,而放弃发展无人机的发展。在作战使用方面,俄军以“陆军合成集团军指挥员对无人机不感兴趣”为借口,放弃了无人驾驶航空兵作战使用条例的研究和拟定。在装备研制方面,基本上按照“先是作战飞机,再是军用直升机,最后才是无人机”的排序分配研发经费。由于研发经费短缺,俄军现役“图-143”“航程”和“图-243”“航程-D”无人机要比美军现役无人机落后1-2代。2008年8月,俄格爆发了短暂的军事冲突,暴露了俄军情报收集和通信系统缺陷。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航空大国和核大国,俄罗斯的确在军用无人机领域严重落后于西方。美军已率先实现了无人机的对地攻击任务,并已形成长航时、高中低空、大中小型、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不同任务的无人机系列,无人机正向高空、高速、长航时及侦察打击一体化、微型化、智能化和隐身性方向发展,无人机的作用和作战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近10年来,美军无人机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飞行时间就超过了100万小时。其无人机执行打击任务的能力逐年提高,无人机数量迅速增加,目前美军约有7000架各型无人机。根据五角大楼的计划,未来30年美军装备的无人机数量将增长3倍。

与美国和以色列广泛使用从战略无人机到单兵无人机在内的各种无人机相比,俄军装备的还是过时的“雨燕”和“航程”无人机。新部署的“航程-D”、“队列”、“蜜蜂”无人侦察机也和西方产品有较大差距。俄军高官曾多次承认国产无人机无法满足军方需求,以至于被迫从国外引进无人机,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争论。事实上,撇开俄阿无人机交易的政治背景,仅就技术而言,以“联合-40”为代表的大型无人机确实是俄武装力量体系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俄看好“联合”40无人机,奇葩外形伴有鲜明的未来主义风格

作为阿联酋航空工业设计和生产的第一个主要项目,“联合”40无人机完全由ADCOM系统公司自行设计和生产,其采用的碳纤维、玻璃纤维和凯夫拉等先进复合材料也均由阿联酋本国企业提供。据扎西里总设计师介绍,在“联合”40项目研制初期,阿联酋从国外获得了一些技术支持,其后,本土制造商通过努力,在机身材料、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据ADCOM系统公司公布的性能参数,“联合”40无人机的空重为9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000千克,有效载荷1050千克,巡航速度为120-200千米/时,升限为8000米,可以携带1400升燃油,续航时间达到100小时。

“联合”40无人机采用了一种非常规气动布局,全新的串列式机翼和S形机身设计颇具未来主义风格,令人过目难忘。外界对于“联合”40采用S形机身最为迷惑和不解。其实,ADCOM系统公司采用这种类似香蕉的曲线形机身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大量试验后做出的选择,有效地解决了前、后机翼安装位置的矛盾,较好地满足了串列式机翼在气动方面的特殊要求。

从气动布局看,ADCOM系统公司选择串列式机翼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升力。计算分析和风洞试验发现,后机翼略低于前机翼,可以有效利用下洗气流,获得更好的升力特性,类似于大雁采用人字形编队飞行时的原理。与原型机相比,“联合”40无人机还在后机翼上加装了翼尖小翼,通过降低诱导阻力,提高升阻比,进一步增加升力,同时降低油耗。

作为一种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联合”40的翼展达到17.53米,机翼总面积达到24.3平方米。它在前翼中段吊挂了两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在只使用较低功率的发动机情况下,就能从120米长的跑道上起飞和降落,着陆速度仅为50-55千米/时。最为重要的是,串列式机翼在重心限制方面较为宽松,有助于保持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该机没有升降舵,通过改变前机翼的襟翼角度,实现俯仰控制,可以在40节的侧风条件下平稳着陆。此外,“联合”40采用串列式机翼还相应缩小了翼展,减少了地面停放面积。“联合”40的机身长度超过11.13米,高度为4.38米,后部设计有巨大的垂尾,并相应安装了尾鳍,以较好地保持纵向安定性。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垂尾上的方向舵分为三段,可以对大气湍流及时做出反应,有效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

从作战使用方面看,该机可承担边界监视和通信中继、近乎实时的作战评估、战场情报搜集、特种作战、侦察行动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目前,“联合”40系列无人机主要有两种衍生型:Block 5和Block 6。Block 5无人机侧重侦察兼攻击任务,可携带60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合成孔径雷达(SAR)、地形规避系统和一部照相机。根据任务需要,该机能在后机翼的4个外挂点下分别携带一枚制导炸弹或Namrod防区外导弹。这种导弹的重量约为30千克,采用电视、红外和GPS制导,射程达到60千米。此外,该机在机身内部可以安装一种旋转式发射器,携带6枚空对地导弹。Block 6无人机作为一个专用武器携带平台,这样,直升机和海上巡逻机就不必携带武器,从而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料,大大延长空中巡逻时间,有效扩大反潜范围。此外,考虑到潜艇的自我防御导弹系统在未来潜在扩散,采用无人机将鱼雷投放到目标的威胁区域,将可以使有人驾驶的机载ASW平台保持在一个安全范围之内。(窦豆)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