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龙泉青瓷的历史担当

市委书记  王小荣

(2016年5月31日   北京·国际中心会议厅)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高峰论坛,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的市场思维与国际视野这个话题。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龙泉青瓷的历史担当》。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龙泉和龙泉青瓷。龙泉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江、福建、江西三省边际,市域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9万。概括起来,龙泉有四大特色:一是非遗宝地。龙泉因剑得名,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在龙泉铸就三柄剑,其中一柄名为“龙渊”,并以此作为地域名,后因避讳李渊,改称龙泉。2006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和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双双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迄今为止全球陶瓷类唯一入选项目。二是生态高地。生态环境特优,森林覆盖率高达84.2%,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12万个每立方厘米,PM2.5全年的平均浓度25微克每立方米。龙泉也是食药用菌王国、中华灵芝第一乡。三是长寿福地。生活品质高,人口长寿率为9.3/10万,高出“世界长寿之乡”国际标准。四是人文圣地。人文昌盛,北宋天圣至南宋咸淳251年间,龙泉有记载的进士就有250多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千古名句,就出自南宋龙泉诗人叶绍翁;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祖居地在龙泉。
    龙泉窑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龙泉青瓷始制于西晋,北宋时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步入鼎盛,制瓷技艺登峰造极,其梅子青、粉青釉被认为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龙泉哥窑与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中国陶瓷研究之父”、原故宫博物院陶瓷馆馆长陈万里曾先后8次到龙泉大窑等地考察古窑址,他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龙泉青瓷的独特地位,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57年,周恩来总理作出了“迅速恢复中国历史五大名窑,尤其是龙泉窑和汝窑的生产”的批示,掀开龙泉青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三次到龙泉考察指导工作,特别指出,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一定要好好保护、传承和弘扬。而今,我们正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着力推动龙泉青瓷中兴于当代!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龙泉青瓷与古丝绸之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评述:“一千多年以来,就是这个县份(龙泉),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了巨额财富,赢得了莫大的荣誉,而龙泉一名,也就由此而传遍天下。……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青瓷开拓出来的。”可见,龙泉青瓷自始至终参与开拓着“古代丝绸之路”,特别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其一,龙泉青瓷自宋代起作为国际性商品远销亚非欧三大洲。在古代,龙泉青瓷不仅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自宋代开始,直至明代,一直作为最大宗的商品通过陆路和海路出口到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五十多个国家。
    其二,龙泉青瓷在古代中国海上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宋元明时期主要贸易港口为泉州、明州(宁波港)、温州等,作为距离出海港口最近的名窑产品,龙泉青瓷经由浙江宁波、福建泉州等港口外销,是中国外销瓷器中的最大宗产品,成为宋元明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角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兴盛的商品支撑。这一时期,龙泉青瓷参与开拓的海上贸易有三条航线:一是从龙泉、温州、宁波→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二是从苏州刘家港→泉州→占城→爪哇→暹罗→满刺加→苏门答喇→古里的西洋航线;三是以波斯湾为中转地,至北非、东非、阿拉伯半岛的波斯湾航线。
    其三,龙泉青瓷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交往的文化使者。大量的龙泉青瓷不仅丰富和美化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传播了中华文明,成为郑和下西洋交流的友谊使者。广东“南海一号”沉船和韩国新安沉船中打捞出水的商品——绝大多数精美的瓷器为龙泉青瓷。迄今,包括伦敦博物馆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博物馆都将收藏的龙泉青瓷视为珍宝。龙泉青瓷更是博得欧洲人“雪拉同”和阿拉伯人“海洋绿”之美誉,至今仍在法国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中国龙泉青瓷的故事。与此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龙泉青瓷以其技艺精湛、釉色绝伦、造型经典引领世界陶瓷的科技进步、艺术创作和文化审美,带动浙江瓯江流域、福建闽江流域甚至广东、广西,以至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瓷业发展。
    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追梦龙泉青瓷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密切全球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浙江省委、省政府自2014年以来,以改革的大气魄、历史的大担当,在全省如火如荼开展文化特色小镇创建,开全国之先河,产生巨大影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龙泉有机遇,有底气,有决心,借势发力,推动龙泉青瓷激情地奔向全世界!
    世界文明要有世界定位,龙泉已谋定打造世界历史经典文化小城。立足人类非遗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这一全球独一无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从全球视角审视以青瓷为核心的历史经典文化,在世界坐标系上豪迈定位龙泉,从发展理念、发展规划、各领域建设、业态培育、人文素养和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入手,积小胜为大胜,着力打造一座“经典、精致、开放、时尚”的世界历史经典文化小城。
    世界文明要有世界品质,龙泉要发力把青瓷这一世界历史经典文化产业培育成为主力产业。产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融入“一带一路”的基本元素。我们将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为引领,重点补齐青瓷产业在强化瓷、文化创意、品牌、标识、包装、销售模式等方面短板,做大做优做强产业;既要建好“大师园”,又要谋划建设创客“未来园”,形成高端艺术瓷与现代创意瓷竞相绽放的格局;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的原则和全球化、高端化的眼光,加快青瓷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
    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个鲜活的案例——“中国青瓷小镇”。我们充分利用原上垟国营瓷厂尚存的办公楼、青瓷研究所、专家宿舍、工业厂房、大烟囱、龙窑、倒焰窑、水碓等,谋划建设中国青瓷小镇,通过精心打造,小镇成为集旅游、文化、产业和社区为一体的新经济形态。短短三年时间,小镇不仅迎来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还引进了10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这里设立个人工作室,成为了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各地青年创客纷至沓来入驻创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陶瓷文化交流活动在这里举办,成为龙泉青瓷对话世界的一个窗口。中国青瓷小镇作为浙江特色小镇的“模范生”,引来了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聚焦,3月23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作了专题报道,满满的正能量,浓浓的文化情!
    世界文明要有世界担当,龙泉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勇挑重要功能分担。今天的龙泉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责无旁贷。我市已设立丝路办公室,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主动“走出去”,与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城市结为友好城市,联合举办巡回展会活动;加强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和文化窗口的建设,建立平台高地,赢得世界声音;加强国际性的交流合作,与国内外院校、艺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国际陶协的合作,积极争取并成为国际陶瓷学会年会主办地;主动融入“义新欧”、宁波港枢纽等大通道,推动经贸合作交流,借力国际都市、国际性交流平台,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不遗余力地推动青瓷进入G20峰会和国事活动等国际性交流活动。在此,恳请得到大家支持。
    世界文明要让世人分享。“瓷韵剑道,千古丝路!”龙泉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努力的奋斗,更加激扬的情怀,融入“一带一路”。借此机会,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多来龙泉考察、指导、观光、兴业!共享龙泉青瓷这一人类共同的瑰宝!
    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谢谢!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