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周源:知识的力量源自每一个普通人的分享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1月8日上午,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文明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分论坛上表示,知识的力量源自每一个普通人的分享,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可信赖的解答。年轻人通过分享自己所擅长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彼此,同时也让网络中充满了更多有用、有价值的信息,让社会变得更好。这是一种「认真你就赢了」的文化,这是一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和追求新知的文化。
知识分享人人平等
周源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近期在知乎的提问为例。他的问题:“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一经提出后,广受关注并引发热议。知名生物科学家、活跃科普人士、创业者、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科研工作者等近百个行业的用户参与回答。而回答方向涉及数据存储和传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5G 通信、电池技术、汽车、流行病学、电商、高等教育、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但与旁人先入为主印象所不同的是:在知乎,并非只有名人的提问才会被关注。很多普通网友提出的问题,也会获得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讨论和解答。周源还提到一位名为「一竹」的用户事例。「一竹」的真实身份是网络文学作者,他也参与了马化腾提问的讨论;而此前他自己之前的提问「有哪些读书学不来,却很重要的素质?」获得了22万人关注和近1500 万次阅读,热度甚至高于马化腾的提问。
借这两个提问,周源表述出他的个人观点:一个问题被关注,跟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有多少粉丝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和这个问题本身是否需要被解答密切有关。在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分享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知识的力量源自每一个普通人的分享,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可信赖的解答。
前不久知乎发起的互联网洞见者活动亦诠释了周源这一观点。马化腾、徐新、陆奇、刘慈欣,《连线》杂志创始主编KevinKelly、Quor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damD'Angelo等十位知名科技人物聚焦互联网行业与人类未来,接连在知乎上提出前瞻问题。在这些问题下,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尤其是年轻人与科技领军人物进行平等对话,就问题本身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启迪、指引互联网未来十年的发展。
相互帮助追求新知,关注质量而非流量
对于网络文化价值观,周源表示:“互联网上不仅仅是流量文化、粉丝文化和功利文化。我们的年轻人通过自己所擅长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彼此,同时也让网络中充满了更多有用、有价值的信息,让社会变得更好。这是一种认真你就赢了的文化,这是一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和追求新知的文化。”
在现场,周源还分享了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知乎用户的故事。由于知乎的提问是可以进行公共编辑的,过去周源经常会发现自己的提问被改动;通常是更正错别字,或者去掉啰嗦的表述。周源一直以为这个总在提问区相见的朋友,不是知乎的同事,就是身边熟识的人。而前不久他才发现:这位如此认真的人是一位在课外培训机构教小学语文的老师。她从12 年开始就一直做知乎公共编辑志愿者。过去6 年,她做了50000多次公共编辑。通过自己语文方面的积累,她帮提问者纠正语法、错别字、表达方式等错误,让一个问题更容易被理解,让汉语正确使用方式被更多人知道。无疑,她是年轻人通过自己擅长的知识帮助别人的典范。
在周源看来:网络是一个大空间,而不是一个大染缸。对于网络文化发展走向这件事,周源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他说:「今天的互联网不需要更多的流量,而需要更好的质量;今天的互联网不需要更多的爆款,而需要更多的个体,去为他们提供舞台;今天的互联网不需要更多的声量,而需要更多的声音,让认真的声音不再被淹没。」
作为科技公司,应当在推动网络文化正向传播、推动社会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周源认为: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一家公司、每一个社会组织都应该更加明确自己在这个社会进程中的定位,应该更多关注到网络文化的成长。在此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10 年中,科技公司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和积极的角色,但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下一阶段,科技公司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决这些矛盾。只有当我们回归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出发点,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