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旅游+夏令营+体育训练+社会实践“复合型”假期越来越流行

原标题:“复合型”假期越来越流行(民生视线·关注儿童暑期生活②)

补习班+旅游+夏令营+体育训练+社会实践“复合型”假期越来越流行

  2018年全国第一期青少年越野滑雪夏令营日前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营,图为教练正在进行训练示范。郭传委摄

  利用假期多学一些知识或才艺,成为不少孩子过暑假的主要方式

  “我的暑假早就安排好了,内容还挺丰富的!”谈及暑假安排,上海市初中生小季给记者看了他的日程表。

  两个月的假期内,小季要上不少兴趣班,既有英语原文阅读、青少年口译、古诗文鉴赏课程,也有钢琴、篮球课,大多为期一两周。但最令记者吃惊的,是小季要同时上两个培训机构的数学课。

  “这是因为我喜欢数学!比起闷在家里刷题,我更喜欢去补习班,一群聪明的同龄人在一起,互相出题考对方,更有意思!”小季笑着说。

  据了解,这两家知名机构的“培优”班都是高手云集,培训过程中定期测验,并根据成绩对学员分层、进行动态调整。这个学期末,小季刚刚从“理科班”升上“自招班”,心里憋着劲儿,希望用一个假期的努力能分到向往的“尖子班”。“我在学校还参加了业余数学班,也是要层层选拔的,这两个机构的课外培训加上自学,才能让我在学校的数学班不被淘汰,取得好成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利用假期多学一些知识或者才艺,成为不少城市孩子过暑假的主要方式。

  “整个小学阶段都没补过课,思来想去,今年暑假还是给孩子报了个班!”上海白领陈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秋季就要上初中了,她经过考虑,给孩子报了一家朋友推荐的培训机构,语数英三科一起补,就是希望老师帮助孩子梳理归纳小学知识点,以便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

  对于下围棋的三年级小学生菡菡来说,暑假的围棋集训是提升棋力的好机会。菡菡爸爸说:“孩子平时要上学,一周只有1—2次围棋课,没有充分的时间练习。假期正好时间充裕,集中一段时间每天都到围棋教室打谱、做题、对弈,再加上老师的复盘讲解,孩子的水平提升得非常快!”

  去年暑期,思来氏数据研究中心曾面向上海市小学生家长开展了一次学生暑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有效样本覆盖上海200多所各类小学、6376个家庭。结果显示,62%的学生参加暑期培训班,平均每周近7小时,其中四成参加外语类培训,科学类培训则呈兴起之势;超过1/3家庭为孩子报了2—3个培训班;超过两成学生有游学旅行经历,平均花费11天。

  这份调查报告还归纳出上海小学生的5类度假方式:一是自由放养型,即没有参加培训班和游学旅行,以全家出游作为主要度假方式,占26.2%;二是闭关努力型,平均每周参加培训班6.4小时,没有参加游学旅行,占43.9%;三是游学实践型,平均参加游学旅行11.9天,占12.0%;四是劳逸结合型,平均每周参加培训班6.3小时,平均参加游学旅行9.6天,占17.6%;五是高压“鸡血”型,平均每周参加培训班17.6小时,平均参加游学旅行10.5天,占0.3%。

 

(责编:刘扬(实习生)、陈育柱)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