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脚印画出一张“保电地图”

他用脚印画出一张“保电地图”——记G20杭州峰会保电人物章平

章平(左)正在布置工作任务 姚靖霖摄

  在钱江世纪城的一处开闭所,一个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像一位指挥家,挥舞着手中的图纸,施工人员按照他的指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他就是萧山区供电公司配电管理人员章平,目前主要负责钱江世纪城范围内20千伏电缆线路及开闭所的试验及排查治理工作。今年42岁的他从事电力工作已有20个年头,但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热情,讲起工作更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由于钱江世纪城是G20杭州峰会电力保障的区域之一,他坦言,肩上的担子很重,但能为峰会贡献一份力量,是幸运的,将全力以赴做好保电工作。

他用脚印画出一张“保电地图”——记G20杭州峰会保电人物章平

章平正在登记巡检信息 姚靖霖摄

  一个隐患就是一枚地雷,他的眼里容不下

  为了提升钱江世纪城区域20千伏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萧山区供电公司首次引入振荡波技术,对电缆线路进行深度“体检”,消除潜在隐患。

  “电缆埋在地下,日常巡视检查很难发现潜在的细微缺陷,而通过振荡波技术,可以测量并精准定位电缆线路局部放电。也就是说,通过这项技术,运维人员能够精确知晓哪一段、哪个位置的电缆出了问题,以便及时消除隐患。”章平指着试验仪器上的波形图介绍道。

  然而,钱江世纪城区域20千伏配电网点多、线长、面广,要做好这项工作也并非易事。为了避免出现差错,章平从制定工作计划到实际工作实施,全程跟进监督管理。翻开他的工作计划表,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各种注意事项。

  章平似乎早已习惯了烈日、暴雨这样的天气,总是拿着一叠图纸,奔波在各个开闭所之间,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只要天气不是特别恶劣,我们都会坚守在现场,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章平说道,“为了守护万家灯火,风里来雨里去对于电力人而言只是一道‘家常小菜’。”

  “一个隐患就是一枚地雷,随时可能引发故障,影响用户用电。”谈到设备隐患,章平的神情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他说,做检查、做试验为的就是发现设备隐患,而这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快速、精准的消除隐患也是十分关键。

  在3月底的一次试验中,技术人员发现检测的电缆线路存在中间接、终端受潮等问题。凭着对该段线路和设备配置情况的熟悉,章平连夜抽调业务骨干赶到施工现场,反复检修、试验到第二天凌晨,在确保各项试验数据调试正常后,才匆匆回家洗了个澡。吃完早餐后,章平和他的团队又按照往常的时间点赶到施工现场,几乎没有睡觉。

  “消除隐患就像拆地雷,我们每发现并消除一个隐患,就能避免一大批用户用电受影响,尽管有时候连夜奋战,会十分疲惫,但还是很有成就感。”章平说道。

  团队配合加上用户理解,他的快乐很简单

  “地下电缆的检修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个团队协作配合,刚开始接手检修任务的时候,各个团队之间不熟悉,难免有磕磕碰碰。”章平坦言,协调好各个团队对于工作的顺利推进很关键。

  “我相当于是一个指挥官的角色,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家奏出和谐的旋律,对我来说,是一种考验。”章平介绍说,“检修工作是争分夺秒的,抢修的时候,各道工序间不同工种必须无缝对接,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所幸的是,我们的团队都很优秀,有激烈的讨论,却没有私下的抱怨。几个月的朝夕相处,现在大家的合作都越来越默契,可以做到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了。”无论是有些年纪的工作人员,还是90后新人,都叫章平为“章工”,亲切中带着尊重。

  由于试验需要对局部区域实施停电,在和团队进行多次讨论后,章平组织配网组工作人员按照钱江世纪城区域网架的特点,采用“分段停电试验、环网负荷转供、常开点动态转移”等多重措施,尽可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用户停电次数和时间。

  “对于写字楼,停电前,我们会通过三种方式通知到单位负责人,即电话、系统短信和面对面派发停电通知单,提醒他们及时做好双路电源点的切换。小区的话,我们会通知到物业,要求物业通知到户。”章平说着,虽然现在通讯技术发达,但是停电通知,他们还是坚持人工派发。

  在与章平的交流中,他谈及最多的两个字便是用户,在他的眼里,用户的理解和支持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他最欣慰的事。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对于家庭自然少不了亏欠。“儿子已经四年级了,家长会没去过几次。家里平时全靠妻子在张罗,却没有埋怨。”谈到妻子和孩子,章平的眼睛有些湿润。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让G20杭州峰会更加璀璨,为世界展现一个更加美丽的杭州。”说完,章平又匆匆的坐上工程车,赶赴下一个施工场地。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