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卷各题型答题方法与技巧之五

  选做题:第三、四题(或者第11、12题)注意事项与原则:

  1、切记填涂所选题目番号(小题番号——11或者12).

  2、选题原则:(1)自己擅长的文本类别,(2)主观题题型典型、难度较小的。最好先浏览主观题,比较其难易,再做选择。

  五、小说阅读(25分钟)

  (一)、读懂小说

  读懂小说,就得弄清楚小说基本知识。当然小说依然由内容、主题、语言、结构四要素构成。在阅读和答题时都要有四要素的意识,四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因此,要有一切为促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服务的意识,要弄清内容中的三要素彼此之间的关系。

  1、典型小说。

  典型小说一般指传统小说一类的小说,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典型情节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般强化和突出人物、情节。

  (1)内容:包括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有的小说中有比较重要的物,也是内容)。

  1情节: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一般分为“开端——发展(复杂的还有再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最主要手段。

  2人物:传统小说,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主人公)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一般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当然也可以成为小说的线索。

  人物可以分为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静态人物,一般而言,是指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没有发展变化,只是在不断呈现和丰富,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自从和唐僧一道,一直是同一个形象(内在特点);动态人物,一般而言,是指人物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成长,如《水浒传》里的林冲,风雪山神庙为转折点,由之前的忍辱苟且到彻底反抗。

  人物形象由身份地位、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共同构成,当然内在特点为主。外在包括衣着、肖像、年龄等等,这一般和内在紧密相连。

  3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推进的时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小说的时代(社会)背景,一般通过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人和事物来展现或者暗示,可以直接揭示主题,展现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一般是由景物描写构成。

  在小说考题中一般多考自然环境。

  4物:有些小说中有不可或缺的物。可看做是这类小说的第四要素。物往往是小说的线索,具有象征意义。

  (2)主题:作者通过文本或者内容传达的对人物和社会的态度、认知与思考,或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的揭示。

  主题表现的途径:

  1情节,情节展示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它直接揭示社会本质。

  2人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主题。

  3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也能直接揭示主题。

  4物,物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往往展现人物形象,从而表达作者的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3)语言:这里的语言不是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是指作品的语言。小说的语言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在于陈述情节,描写在于情节的细节、人物和环境。

  考题中一般就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和人物描写(包括细节描写)进行考查,如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某一处描写是如何塑造人物的等等。

  这里涉及的就是描写的相关知识,大体可以参照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塑造。

  (4)结构:小说情节各部分的安排,内容之间的关系等。包括线索、思路和结构手法和结构形式等。

  小说中有一些经典的结构,如项链式结构,欧亨利式结尾等等。还有倒叙手法、设置悬念、伏笔与照应等等。

  小说的线索有时空线索、人物线索、物线等等。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