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创新社会治理绩效评估
内容摘要:多维度创新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筵李开琴张廷君社会治理,即以治理理念为指导的社会管理,是指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多行为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绩效棱柱模型一改以往只注重对某一层面或某一局部的绩效评估,既测量利益相关主体对社会治理的贡献,又关注利益相关者的自我满意度,同时评估社会治理的业务流程、组织战略和能力,是一个全面的绩效质量评估方法,对创新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体系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治理;绩效评估;创新;评估体系;棱柱模型;利益;政府;制度;格局;社区
作者简介:
社会治理,即以治理理念为指导的社会管理,是指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多行为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社会治理的提出意味着从“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走向“社会的多元治理”,其终极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善治。社会治理对实现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良性合作,以推动公共行政新范式的转变,规范和调节社会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创建“善治”的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以来,我国正式步入“社会治理”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治理处于初创阶段,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完全建立、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社会治理的制度保障尚不全面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国社会治理高速发展的绊脚石。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构良性的社会治理绩效评估体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治理的依据,也是我们进行有效社会治理的前提,有助于引导和推动社会治理的变革方向。因此,引用和树立新的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价值理念和方法、改变原有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路径与模式、创新社会治理绩效评估体系的维度设计,是实现社会治理终极目标的必然途径。基于以上因素,社会治理绩效评估体系的维度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第一,社会治理绩效评估流程:以人为本推动流程创新。
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流程是可调整的、动态的,可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三个阶段。为了“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绩效评估的流程迫切需要以以人本理念为基础,推动评估流程的创新。在事前评估阶段,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公众的主观指标与客观事实指标相结合,建立一个科学的、可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在事中评估阶段,需要更多关注社会治理主体的社会满意度,构建以公众为核心,涵盖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主体的多元评估体系;同时需要采取全面的质量评估方法,可以将绩效棱柱模型引入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在事后评估阶段,要及时将绩效评估的结果反馈给社会治理的多方主体,以推动评估结果的应用,对评估结果反映的问题给予合理回应。
第二,社会治理绩效评估主体:构建以公众为核心的多元评估体系。
与传统社会管理中管理主体单一的特征相比,社会治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特征,包括政府和政党组织、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个人等。相应的,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主体应由社会治理的多方主体构成。此外,基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要求,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应更注重公众对于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参与度,实现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主体由“政府中心型”向“公众中心型”的转变,构建以公众为核心的多元评估体系。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可以对评估对象形成无形的监督,尤其是在多元化的评估主体监督下,社会治理会更大程度地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