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引擎”助推沈阳社会发展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沈阳体育学院最终定稿的。对于这份《规则》,沈阳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王钰清表示:“这是一份对体育改革创新的规划,体育是民生,这不仅对于我们每个体育人,包括普通百姓来讲,都是振奋人心的。”
体育发展必须结合
群众需求的多元化
王钰清说,之所以说这份《规划》是一次重要的体育改革创新的规划,“是站到了新背景下,紧抓经济发展‘新常态’,将体育的发展与群众需求的多元化相结合统一而制定出来的。体育是民生,现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百姓对于体育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那么群众体育的发展就要紧随时代的脉搏而发展。《规划》体现出‘发力供给侧,瞄准需求端’,就是要以百姓需求做引导,发掘市场潜在需求,调整结构,发挥优势,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改革,加速职业体育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
王钰清说,《规划》中也提出推进足球项目改革试点,“一来足球是深受百姓喜欢的运动;再者,足球运动将成为未来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扩大足球人口,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沈阳的校园足球同样发展红火,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需要,更是为后备人才培养打基础。尤其是在今年夏天,‘哥德杯中国’将在沈阳进行,这对于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和培养体系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更是为我们的校园足球提供了一个与竞技平台有效对接的良机。”
“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未来发展体育,政府部门应该‘放权’给协会,让协会办体育”,王钰清认为,“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体育场馆运营,政府购买体育公共设施,应对有组织的群众进行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避免出现如‘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却有人在里面遛狗’的现象。而以俱乐部等形式有组织的群众,进入公共体育场内进行健身锻炼,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面向全民健身提供公共服务体系的职能。”
体育产业站到了
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规划》强调,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王钰清说:“体育产业的核心,是竞技表演业和健康娱乐业,竞技表演和健康娱乐都是能够衍生出绵长产业链的。现如今,沈阳的这两项产业都比较活跃,辽足回归沈阳,球迷们的周末像是过节般欢乐。按照辽宁体育产业规划,到2025年,辽宁的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在未来,竞技表演业和健康娱乐业,这两大产业的发力,将对辽沈体育产业起到支柱作用。不同于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纳入到政府规划中,同时,要意识到未来的体育消费群体是青少年。”
通过《规划》,王钰清欣喜地意识到,“体育,现在已不再边缘化,而是站到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体育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拥有广阔的空间。作为专业体育院校,我们也正积极促进专业调整,按照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的新型模式已经结出了果实。”不久前,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的19名应届毕业生,与韦德伍斯健身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合同,每名毕业生都拿到了一份“订单式”管理人才培养实验班的结业证书,这是沈阳体育学院与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最新成果。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丁瑶瑶
张文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