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
url:,id:0
本报记者孙媛通讯员郭金刚刘爱民摄影袁明海陈亮马佳琦
【核心提示】
面对京张携手筹办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三大历史机遇,我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了强大引擎和广阔空间。多重利好条件下,如何加速构建“绿色、高端、智能”产业体系,更快实现全市经济发展“跨越赶超、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张家口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制定出台给出了明确答案―――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创新模式,在变中破瓶颈、在变中谋突破,推动我市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赢得发展的优势和主动权。
经济新常态下,我市经济面临着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张家口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的制定,为我市尽快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保障全市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有力支撑。方案中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重要举措和亮点工作?记者就此进行解读。
整体思路―――
瞄准绿色高端智能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实施,成为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未来,我市将抢抓筹办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三大历史性机遇,坚持“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工作主基调,以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绿色、高端、智能为目标,着力发展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和新能源、新技术、高端制造“四大、两新、一高”的新兴主导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构建起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工业共同支撑,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明确目标――
“五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
方案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的“三个高于、两个确保、一个全面建成”目标要求,力争到2020年: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进入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0亿元台阶,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本形成绿色产业体系,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以上。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把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引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左右,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
―――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新优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31%左右提升到60%;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280万千瓦。
―――生态环境形成新优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其它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和省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46%。
把握导向――
抓好“六结合”多措推进
加快速度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瞄准“绿色、高端、智能”目标,坚持质量和速度并重,加强规划引导,创新扶持政策,推进产业集聚,确保产业转型既有高质量,也有快速度。
主动升级与承接转移相结合。创新机制、主动作为,综合运用行政、法津、金融等手段,释放转型升级的内在活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升级,培育壮大新兴战略性产业;抢抓三大历史性机遇,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开放步伐,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向我市转移,借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主体地位,通过市场竞争促进结构优化调整。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创造公平高效政务环境,更好地发挥政府统筹协调、规划引导和政策保障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整体推动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市级层面做好全局设计、统筹布局,出台系统政策,做到有“管”有“扶”、有“疏”有“堵”,打好“组合拳”。支持和鼓励县区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出台扶持举措,做到精准施策。
3
1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