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标注中国太空探索新高度
【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新名片】
光明日报记者 叶乐峰
2017年4月27日,在距离地球393公里的太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人们俗称“太空加油”。从“空中加油”到“太空加油”,一字之差,但技术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这场完美的“太空大戏”,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即将开建的大幕。
5年来,“长征”“神舟”“嫦娥”“北斗”等字眼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见证了中国航天一次次的跨越,也不断标注着中国太空探索的新高度。
探索不息:揭开浩瀚宇宙的深邃奥秘
2016年,在全世界瞩目下,中国航天探索宇宙的脚步一如既往铿锵坚定。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在特殊环境下完成了19项科学实验并成功返回。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意味着中国有望在世界上率先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中秋之夜,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此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而在2017年,我国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将飞入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爆发活动天体。嫦娥五号将飞向月球,为我国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
下一页
第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