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探索“慈善+”新模式 共筑乐善之城

“民政工作要以‘专、精、细、实’的态度,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区民政局局长谭燕媚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今年该局将重点推进民生保障、提升社会福利,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检查养老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对于区委提出的“高明何位、高明何为”这一时代之问,谭燕媚表示,民政工作千丝万缕,肩负着社会民生兜底保障。对于区委的要求,区民政局将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切实履行好政府兜底保障工作责任。

今年,区民政局将民生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提升列为重点工作,将具体从养老服务、关爱特殊群体、社会救助三方面改善民生福祉。

养老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去年以来,针对区内一些非法民办养老机构楼道窄、消防不合格等问题,高明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行动,整治过后关停3家,2家具备开办条件,最终妥善安置46名社会老人,增加养老床位300张。与此同时,全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年投入约126万元资金,为在册救济“三无”孤老等14种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紧急援助等专业服务。

高明:探索“慈善+”新模式 共筑乐善之城

昨日,荷城街道社区康园中心内,社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今年全局将推进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从服务资质、队伍建设、设施设备、应急管理等方面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检查。针对养老服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将着重强化人员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让更多老人家安享晚年。”谭燕媚说。

加大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同样是民政局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的工作之一。

以荷城街道社区康园中心为例,该中心探索残疾人救治救助新模式得到省、市部门认可。中心自从2017年挂牌成立残疾人创就业培训基地以来,发起成立了全市首家残疾人自主运营的互助企业——高明区众创志合商贸有限公司,顺利帮助多名学员实现创业就业,改变了过往政府财政资金大包大揽的救助模式。

谭燕媚表示,今年该局将加大社区康园中心建设力度,推进残疾人康复、就业等工作,并积极贯彻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残疾人、困境儿童工作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此外,在社会救助上,该局计划探索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社工服务机构,对全区困难群众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筹办系列慈善活动,打造乐善之城

如何深化基层民主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化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是今年全区民政工作需突破的两个难点。

今年,区民政局将加强农村基层德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规民约相融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传递正能量。同时,该局计划针对全区已经注册的256家社会组织,提供专项扶持资金、加强党建等,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创新治理。

强化四项工作则分别包括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强化慈善事业发展、强化地名管理、强化殡葬改革四方面。

其中,强化慈善事业发展尤其值得关注。去年,区民政局以“12·15”高明慈善日为契机,开展了本土最大的一场慈善盛事——“乐善之城·慈善濑粉宴”活动,顺利筹集善款355.2万元。该局还积极探索“慈善+”的模式,投入专项资金25万元分别购买馨悦社工、阳光社工、123公益队和乐善公益队四家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达成了资源互补、创新服务的成效。

谭燕媚表示,接下来区民政局将继续以“12·15”高明慈善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筹办慈善濑粉宴等系列活动,助力佛山建设“乐善之城”。除此之外,该局将积极收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线索并协助送返回家,对地名普查档案进行规范整理,并做好清明节、重阳节群众祭拜安保工作,切实履行民政为民的职能使命,把民政“打基础”的工作做到最基层。

原标题:高明区民政局今年将从三方面入手改善民生福祉

探索“慈善+”新模式共筑乐善之城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黎翠怡 实习生黄婷

编辑|何欣鸿

高明:探索“慈善+”新模式 共筑乐善之城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