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戏剧推手
(原标题:跨文化的戏剧推手)
在北京、天津的推动下,波兰戏剧无疑已经在中国戏剧界引发了现象级讨论,乌镇戏剧节、林兆华戏剧邀请展、首都剧场剧目邀请展等一系列重量级戏剧节频繁邀请波兰剧目来华。在戏剧圈与整个演出领域,波兰戏剧的影响面仍在不断扩大。今年10月,波兰克拉克夫老剧院艺术总监杨·卡拉塔还将带三部戏来华,分赴乌镇、北京和天津。
密集引进的另一面,波兰老剧院史无前例地邀请一位中国导演赴波兰做戏,对于委约作品全额提供资金支持,并全力推动这部中国导演波兰戏剧2017年的中国巡演。这一有趣的反向操作颇有深意。
5月下旬,波兰的克拉克夫老剧院首次迎来由中国导演执导的戏剧作品,中国导演田戈兵执导的《十诫》在此上演。克拉克夫老剧院是波兰当代戏剧金字塔尖上的剧院,说它是“波兰的北京人艺”毫不为过。
据田戈兵介绍,欧洲剧院的艺术总监很多都由导演来担任,并且他们都是理念比较激进的艺术家。这次的剧场演出季主题是来自保罗二世的名言“不要怕”,面对当今欧洲难民、右翼等诸多问题,艺术家们很想以剧场为媒介有所表达。曾经多次赴欧洲演出,田戈兵的大名也是欧洲剧场导演早有耳闻,因此谈合作的过程虽然偶然却是一拍即合,随后田戈兵便带上两名中国舞者赴波兰排练。
对于国内近年形成的波兰戏剧热,田戈兵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可以说是机缘巧合,近年波兰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波兰的文化机构都在积极推动中国市场,而波兰本身也有很强大的戏剧传统,波兰的戏剧大师在国内戏剧圈有很高的认知度,当政府介入之后双向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
没执着于国内戏剧的发展,反倒在国际戏剧市场打开了一个口子。田戈兵的轨迹颇有些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意味。其实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田戈兵,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参与北京的独立剧场活动,1997年创立了北京纸老虎戏剧工作室。他和他的纸老虎剧场作品出现在上海、北京、深圳、香港、新加坡、东京、柏林、安特卫普、苏黎世、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多个城市和国际艺术节。
“跟国际戏剧机构或者文化机构合作,两套价值系统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墙外香也就有了可能。” 田戈兵说,“他们不会认为你是不是一级导演,是不是来自国话、人艺,而是从作品来判断,而我做的作品,并不是说非要去国外演出,只是说做了以后这种交流产生了后续的巡演,所以就会多一些去国外演出。剧院方面出钱,但是他们并不会觉得是在支持我,而是剧院需要来自我的经验,希望让观众看到这样的作品。而国内是否需要不是我能决定的。”
因此,田戈兵特别强调独立表达在中国当代剧场表演中的地位。将当代生活的现实作为材料和剧场表演的结构,把戏剧作为一个进入生活现场的按钮,从而使剧场表演获得更大的自由和空间。在强调演员训练在剧场演出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将表演、角色、人物的定义推延到更大的范围,从而进一步挖掘戏剧在中国当代生活中新的语言和独立表达方式。成立近15年来,纸老虎90%以上的资金都靠成员自己从事其他工作的收入来获得,尽最大力量维护独立表达和深刻创作。
北京商报记者 姜琳琳
上一篇:北京文化归还灵山景区 千年潭柘寺“退市”僵局能否缓解?
下一篇:市民文化节大幕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