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各地扶助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政策汇总

  8月,北京市教委联合北京市财政局公布《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管理办法》,自去年北京市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后,未来将有和北京地区高校就业创业有关的三个项目正式实施,其中按照每个创新创意实践团队支持额度不超过5万元、每个创业企业(团队)支持额度不超过20万元的标准补助;吉林省8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放活事业单位人才交流的意见(试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


  广西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

  

  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扶持力度,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除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外,还可享受税收减免及免收证照登记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可以申请培训补贴。对缺乏创业资金的,可以申请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由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额贴息。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身患残疾、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可申请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另外,高校毕业生创业还可以享受每年9600元限额的税收减免政策,并免收管理、登记、证照类等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创办企业,可以享受场地和水电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贷款贴息等政策。此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还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提供免费创业规划、项目咨询、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服务。


  山西省为2万余名大学生发放创业补贴


  8月,山西省人社厅发布消息,2016年第二季度,山西省23所高校2万余名大学生参加了创业意识和创办企业培训,并按照创业意识培训每人150元、创办企业培训每人500元的标准向他们发放补贴。


  按照规定,山西省各高校有全日制注册学籍且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均可参加一次享受财政补贴的创业意识培训。同时,将技工院校、特殊教育院校部分学生,纳入高校大学生享受财政补贴的创业培训范围。创业意识培训和创办企业培训结业考核完成后,均颁发全省统一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


  今年山西省人社厅、财政厅共认定23所高校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18383人参加了创业意识培训并合格,1668人参加了创办企业培训并合格,共下发财政补贴资金359余万元。


  北京:下月起大学生创业最高补贴20万


  8月,北京市教委联合北京市财政局公布《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管理办法》,自去年北京市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后,未来将有和北京地区高校就业创业有关的三个项目正式实施,其中按照每个创新创意实践团队支持额度不超过5万元、每个创业企业(团队)支持额度不超过20万元的标准补助。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是市教委通过与地方政府、高等学校的合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场地、经费、服务等多方面支持,其中包括“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项目”、“北京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项目”、“支持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实践项目”。


  该办法自9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各项目参与高校要建立本校项目管理制度和办法(含经费使用),并报市教委备案。


  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项目”目标构建“一街三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即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建设“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在良乡高教园区、中关村核心区及中关村软件园等地分别建设三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该项目主要负责与区县政府、高校洽谈并租赁用于大学生创业的场地、为创业企业或团队提供培育和孵化服务、给予创业团队水电、网络基础工作条件保障等。对于该项目的经费支持内容,主要用于场地租赁费、办公家具及设备购置、水电物业补贴、云计算资源服务、孵化团队培育与服务以及修缮等。其中租赁费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确定租赁内容,考虑毛坯、装修、精装修等因素,不高于同期同类市场租赁价格。


  相比“一街三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北京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项目”将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学校自愿申请、市教委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选拔,通过2-3年遴选50所左右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校。相关部门将按照每个高校50万元标准给予支持。


  支持北京高校大学生实践项目离大学生个人最近。该项目每年面向北京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开展优秀创业团队评选,采取“学生申请、学校评审、教委复核”的方式进行选拔,选拔过程中将设立公示环节,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与之前给予高校经费补贴不同,“支持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实践项目”将会按照每个创新创意实践团队支持额度不超过5万元、每个创业企业(团队)支持额度不超过20万元的标准补助。


  天津市人才“金字塔”助力创新创业 


  天津市人社局加快构建“基础人才数量充足、技能人才结构合理、创新人才支撑有力、高端人才方向引领”的人才“金字塔”格局,创新引智引才招法,为天津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了大力实施积分落户,今年组建了积分服务中心,提高年龄、技能、学历的分值,让更多年轻、有技能的外来人口留在天津。鼓励大学毕业生落户天津,对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中的外地生源,有接收单位即可落户。扩大基础人才数量,改善人口素质结构,增强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培养技能人才的“五个一”工程,即:“一项计划”提技能,深入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一套机制”做引领,每年发布“市场职业需求程度和培训成本目录”;“一包方式”抓培训,在全市大力推行“职业培训包”模式;“一个平台”促实训,发挥市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的引领作用,推动各区县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公共实训平台;“一种模式”联校企,推动职业院校教学和企业生产需求有效对接。通过实施“五个一”,力争到2017年,全市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27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70%以上。


  计划用3到5年时间,遴选支持1000家企业,引进和培育10000名高层次人才。实施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三年推进计划,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领军人才100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拔尖人才1000人,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


  吉林:鼓励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离岗创业

  

  吉林省8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放活事业单位人才交流的意见(试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相关人员经原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并备案后,可在3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编制、职务级别。


  根据这一规定,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期间,工作年限连续计算,并与原单位其他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权利;年度考核由原单位根据实地考核、所在企业出具的意见等进行综合评价,除违法、违纪等情形外,一般可定为合格等次。


  此外,由单位选派到企业在职创业或兼职从业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其原单位岗位、职务级别、工资福利可保留不变,在企业工作业绩可作为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有条件的单位可给予适当生活补助。


  陕西省出台意见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


  8月6日,陕西省工商局出台《关于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助推全省广大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意见》从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增容、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综合服务等六方面对全省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做好大学创业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


  根据《意见》,陕西省将全面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大力支持鼓励众创空间、创客工场、商务秘书公司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对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在驰、著名商标认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开展“工商进校园活动”,帮助大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对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因资金紧张、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导致连续12个月未开展经营活动的,可根据申请,暂不吊销营业执照;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新体系,实现专业+行业+培训+实(见)习+就业创业(政府扶持)“全链条”式帮扶。


  河南省每年投入1亿元 帮助高校毕业生创业


  为扶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河南省每年投入1个亿。近年来,河南省每年向社会输送普通高校毕业生约50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全省共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82家。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每年共投入7000万元,各高校每年设立配套资金(基金)1750多万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连同行业协会、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每年投入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总额超过1亿元。


  此外,河南省对初始创业的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为大学生创业培训发放经费补贴,最高可达1000元,对休学从事自主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可保留学籍2年。投入8600万元建设了面积达2万平方米、全国最大的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


  河南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建立创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举措,全面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


  创业格局多层次、多样化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和稳固的保障体系,力争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00万人,带动就业1000万人左右。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重点实施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格局。


  创业人员可享“绿色通道”


  调查显示,很多返乡农民工有创业的资金和意愿,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指导,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降低了创业活跃度和成功率。从返乡农民工自身来看,多数还存在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分析判断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急需加强。


  对此,《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个县(市)都要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社保关系接续和优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务。到2020年,每年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15万人,力争使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返乡农民工都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


  创业项目可获“真金白银”


  针对目前返乡农民工的家庭资产积累较少、资金有限的问题,《实施意见》从财政政策激励、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提供创业场地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例如,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实体在创业孵化园内发生的物业管理、卫生、房租、水电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实际费用50%的补贴,年补贴最高限额1万元;每年认定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给予50万元奖励;每年评选一批省级优秀示范项目,按规定分别给予2万元至15万元的扶持资金。


  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个人,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经营组织以及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社,按每人最高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一般不超过50万元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可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到2020年,力争每年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60亿元。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