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个国际残疾人日:各地关爱残疾人积极预防残疾发生
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天是第26个国际残疾人日,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同时,多种方式预防减少残疾发生。
在青岛平度市同和街道沟崖村肢体残疾人宋美叶家,平度市残联同相关部门正在详细了解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宋美叶丈夫耿书茂说,无障碍设施的安装让生活更方便,“没安这个以前,我得扶着她,拿手巾什么的都不方便,现在我不在眼前她也能自己洗手了。”
2012年以来,平度市为350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并提供“一户一方案”的个性化服务。平度市残联党组成员黄德山表示,“我们已经进行了5个乡镇的无障碍改造。下一步我们将争取更大的资金,对于有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更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
在江西新余,今年已为全市各类残疾人免费发放助听器、轮椅、盲杖等近40个品种的辅助器具2100件。不仅是对他们身体功能康复的服务,更是对他们精神上的鼓舞。分宜县分宜镇61岁的刘守根,20多岁时因车祸,右腿大腿截肢,一直靠拐杖行走。这次免费为他安装假肢坚定了他生活的信心。“现在国家给予我们残疾人的政策越来越好,免费为我们贫困残疾人装假肢,以后出行会很方便,我的生活会更好。”
助残更要预防残疾的发生,作为全国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试点城市的山东淄博市,对当地所有新生儿出生之后强制进行听力、视力、智力等多方面评估,如果确诊残疾后,会由专家迅速制定康复方案,进行科学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残疾发生。淄博市残联理事长刘平介绍,“我们这几年,已经实现了只要是发现被确诊的残疾孩子,都能够实现百分之百的政府免费给予康复救助。”
针对脑血管疾病高致残的现状,当地采取建立健康档案的模式,社区卫生院定期通知心脑血管病患进行体检,社区医生定期跟踪预防等措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残疾。
河南南阳有计划地实行免疫接种、做好孕早期和围产期保健、开展早期筛查。河南南阳宛城区残联副理事长杨宏伟说:“如果在残疾早期能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或者一些物理性的康复治疗,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残疾者的病情,甚至可以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