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假新闻是假 消灭异己才是真

2018年06月05日 04:12 中国时报

主笔室

民进党台南市长提名人黄伟哲的前办公室主任,遭时代力量立委指控,担任涉嫌以假文件进口日本核灾区食品的大创百货之门神,还藉势压新闻、搞威权,新闻喧腾一时。「压新闻」指控是真是假,背后有无政治力干预,或是小绿斗大绿的茶壶风波,外界不得而知,但学者赖祥蔚稍后一篇〈NCC假新闻下架机制,比假新闻可怕!〉的评论,倒是将真正的问题点了出来:小心政府藉打假新闻名义,堂而皇之干预新闻自由!

近几年网路讯息发达,助长了假新闻泛滥,不仅造成了不少个人或產业品牌的声誉受损,甚至导致民眾金钱、健康的损失,引发社会的困扰与恐慌,以致于有不少立委要求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管一管」。NCC表态有意出面管理,说要找第三方公正单位(如媒观基金会等)建立机制,行政院也搬出「数位通讯传播法草案」。在台湾民粹氛围下,这种发展趋势很可能出现令人担心的后果。

直白地说,最近发生的许多事件,显示许多社会共同价值与基本互信渐渐崩坏,台大大学校长遴选争议在政党介入下,演变为司法案件,多位遴选委员被检调约谈,还有替学生写申请大陆大学入学推荐信的中学校长被上级单位关切,试问,在这种政治压力下,人民能不担心政府藉打假新闻之名行箝制新闻自由之实吗?过去两年,绿营凭藉着网路「绿卫兵」与绿色主流媒体,对「非我族类」铺天盖地围剿,创造出最有利民进党控制社会的氛围,但好像还是不满足,似乎希望授权用「假新闻」的理由,直接让不符合「朕意」的新闻下架,岂不是更方便?

NCC说要找第三方公正单位建立机制,更令人害怕。谁不知道,歷经这些年蓝绿恶斗的冲刷,当下的台湾还存在有所谓的「第三方公正单位」吗?连公视董事改选想找几个「社会公正人士」都难上加难,相对地,当下不少「XX基金会」打着社会公正机构的名义,实际上就是在替特定政党围事的附随组织,甚至还沦为政党的打手,在政治资源有力的挹注下,这些单位无一例外都是亲绿的,请他们来「建立机制」,跟请鬼拿药单有何不同?

事实上,操作的机制早就启动了!由行政院提案的「数位通讯传播法草案」,其中有条文规定,只要有权利人通知或知悉其使用者涉有侵权行为,通知业者内容侵权(包括侵害名誉及智慧财產等权利),业者下架就不负赔偿责任,不下架就要负赔偿责任。这意味,未来任何人跟业者说「网路上的某讯息侵害我的名誉,或是侵害我的智慧财產」,业者就必须下架,否则就要负赔偿责任。这个所谓的「权利人」,当然也包括握有权柄的政治人物在内。这个草案目前已经通过了立法院的委员会审议,注意执政党可是有席次过半优势的。

简单地说,这个法一旦真的通过,未来任何个人或媒体在数位平台上对着总统、阁揆或段宜康这类立委,说些让他们听来不高兴的话,他们本人就可名正言顺以「权利人」身分,指控你的内容「侵害他名誉」,作者与平台就得乖乖下架,否则就要赔偿。至于谁来判定呢?当然是替他们围事、护航的第三方喽!换言之,这个法一旦通过,简直比《刑法》诽谤罪还好用,根本不必经司法诉讼,藉由行政手段就可处理完了。说实在的,真要走到这一步,跟正式宣告台湾新闻自由死亡已没有两样!

过去两年,这个政府追杀非我族类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藉「转型正义」名义,行抄在野党的家之实,企图让在野党永远不得翻身;再如高唱「台湾价值」的口号,骨子里意图卡死柯P。如今打着整顿假新闻的旗号,真正目的恐怕就是要消灭异己的声音,「数位通讯传播法」草案的提出已充分透露这个意图。

民进党政府至今并未明目张胆侵犯新闻自由,但不表示绿营没有人伺机而动,社会必须高度警惕:不要让民进党纳粹势力将台湾人花了几十年才争取到的新闻自由毁于一旦?民进党对台湾民主要多点自信。

假新闻是现代传播工具普及后的新生现象,确实也出现若干乱象,但台湾社会相当成熟,已有一定的自癒能力。事实上,媒体与网路平台自主制衡假新闻的能力已逐渐建立,许多假新闻很快就会被戳破,真不劳第三方判定,更不必政府管理!

(中国时报)

赖岳谦:台北市长弃保效应ABC 吴音寧的礼物别收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