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47年国共双方势力如何实现历史性反转?

毛泽东曾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正因如此,战争的形势逐步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此时,人心向背正急剧变化,这是解放军由被动逐步转为主动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最根本原因。

核心提示:毛泽东曾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正因如此,战争的形势逐步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此时,人心向背正急剧变化,这是解放军由被动逐步转为主动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最根本原因。

揭秘:1947年国共双方势力如何实现历史性反转?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周金榜,原题为:《1947年,国共势力如何反转

抗日战争胜利后,种种迹象表明,国共两党对和平、民主、建国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斗争不可避免。因此,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十分迫切地摆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而如何选择,则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军事实力和民心所向。

经过国民政府的宣传,蒋介石一时成了“救国英雄”。1945年12月18日,当他回到首都南京时,受到社会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及各阶层人士和普通民众的夹道欢迎。当时,国共两支军队受关注的程度显然不是同等的。然而不久后,这种关注就有了历史性的转变。

蒋挑起内战中共提出“武装自卫”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挑起全面内战。此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总兵力达430万,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不仅接收了侵华日军100多万部队的装备,而且获得美国政府的军事援助;同时,还踞有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地,控制着几乎所有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枢纽、海岸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均比抗战前强大。而当时,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其中野战军仅61万,没有海军、空军;解放区没有近代工业,基本都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国际上,苏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没有给予中国共产党多少实质性的援助,相反,却与国民党签订了条约,在某种程度上压制共产党而支持国民党。

于是,借着种种优势,9月、10月,国民党首先攻占了解放区在华东和华北的两大政治中心——淮阴和张家口。11月12日,蒋介石集团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把国共和谈的大门关死。接着,1947年2月,国民党政府逼迫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北平。随后,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的全部工作人员分别被迫撤回延安。民众忧心忡忡,民主党派顾虑重重,很难相信共产党能够顶得住,更不要说打赢战争了。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敢不敢以革命的战争反对反革命的战争、能不能打败国民党,便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回答和解决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对此,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武装自卫”的口号。

为了以劣势兵力挫败国民党军的进攻、争取胜利,中共中央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制定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方针、政策:在军事方面,人民解放军实行“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的作战方针;在政治方面,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团;在经济方面,必须一切依靠自力更生,作持久打算。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