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路簿》:中国人经略南海历史见证
有关专家表示,《更路簿》诠释了中国南部沿海人民世代海耕,繁衍生息,把南海视为自己的“祖宗海”,它揭示出我国对南海九段线内岛礁及其海域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利用和连续管辖的历史事实,证明我国的相关岛礁主权和海域权益。
海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周伟民:
《更路簿》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海诸岛
《更路簿》证明了南海诸岛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在国际公约中是权威性的“原始取得”;是中国人最早命名的;是中国人最早开发经营的;是中国人长期有效进行管理的;我们在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的主权得到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的广泛承认。这些事实,铁证如山。
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绍渊:
《更路簿》是我国劳动人民战天斗海缩影
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的国家。仅从文献记载便可追溯至2000多年以前。东汉《异物志》曾有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而在成书于明代的《更路簿》中,据统计,共记载有南海诸岛名称136个,其中,仅南沙群岛岛礁名称就有记录约90个。
我国作为最早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国家,仅据现存史料记载,便可追溯至秦代:“大秦西南涨海中,可七八百里,到珊瑚洲。洲底大盘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铁网取之。”(载《外国杂传》)而在随后历朝历代长达数千年的管辖和开发的过程中在南海形成了历史性权力。《更路簿》则是我国劳动人民战天斗海的缩影,凝结着无数先民的智慧经验与血汗,甚至生命。毫无疑问,《更路簿》是我国历史性权力主张中渔权的有力佐证。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邱刚:
《更路簿》为南海诸岛主权提供有力佐证
海南省博物馆从2008年开馆伊始,始终关注《更路簿》的征集和研究,馆征集部曾多次赴琼海、文昌等地走访调查。迄今已征集到两本《更路簿》,两本均属民国初期,非常有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在这两本《更路簿》中,最能引起注意的,莫过于海南渔民在长期劳作中,给西沙、南沙海域的岛礁所取的地名。据初步统计有九十多处,有些是历代以来一直沿用的,这些地名或以岛礁地貌特征命名,或以岛礁特色植被和动物命名,或以岛礁附近的水产命名,不仅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岛礁所在的地域特征,更与我们的海南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记载着渔民耕海的线路和所及的海域范围,可以说,《更路簿》是一本文字的航海图,是海南渔民世代航海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充分证明了海南渔民开发建设西沙、南沙的悠久历史,为南海诸岛主权提供了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