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啦":短信文学走进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

  元月20日,正是农历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文化视点》栏目要在演播厅录制短信文学专题文化访谈节目。19点30分左右,应邀前来作为“现场观众”的人们,成群结队喜气洋洋步入场内。因为要上镜,虽说可能仅仅是一晃而过的“群众场面”,毕竟也是要在全国广大电视观众面前露脸的事,所以人们在服装、化妆上都有精心准备过的迹象。而过一会儿就要闪亮登场的嘉宾———著名作家莫言、蒋子丹及几位上届中国全球通短信文学大赛的获奖者,还有海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昕,这时被请到化妆室化妆。不甘寂寞的“现场观众”便开始“预热”,一些有表演才能的人走上台去,你唱一段京剧,我唱一段评戏,因有键盘手的即兴伴奏,唱流行歌曲的效果当数最佳。记者问身边的几位来宾是哪个单位的,她们说是天狮集团的,都是文学爱好者,能参加这次电视节目录制,让她们感到特别兴奋。空旷的演播厅在大寒节气中很是寒冷,而当成排的灯光全部点亮时,一下便如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了。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马东走上舞台,他先向大家介绍了《文化视点》这个栏目每星期的播出时间:周四晚8点30分在央视三套播出。之后马东又将在录制过程中对大家的要求做简短说明。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正式节目录制开始。

  马东先是来了一段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他说刚刚在手机上收到两封短信,接着便念起来。这两封短信引起人们一阵哄笑,因为这一类低俗搞笑的段子大家太熟悉了。马东紧接着话锋一转,说到近来有一种高雅的短信文学正在走入人们的视野,接着便请上来三位在首届中国全球通短信文学大赛中获奖的作者:布衣、雨辰、王亦凡。三位作者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参赛作品的构思和获奖经历,毕竟是第一次面对电视镜头,他们显得还不够自如,平时能言善谈的布衣还把自己的名字说错了。但三位作者从平凡中的发现与观察,理性的思索与提炼,还是给人以不小的启示:短信文学是适合广大群众参与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

  接下来被请到台上的两位嘉宾是莫言和蒋子丹,主持人当头就是一个难题,他说短信文学一出现,首先是引出很多纷争:短信是不是文学?文学是否被弱化或庸俗化了等等。莫言说,任何新生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都存在很多疑惑,短信文学当然也不会例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它的发展壮大,人们会对它有全新的认识。短信文学中甚至可能会出现文学经典。莫言列举了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中的几个例子,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还有日本作家的俳句等,当时还没有“短信文学”大赛,不然这些流传千古的作品都应是获奖作品。马东又提到,现在的短信文学是否过于严肃,而缺乏一般短信段子的幽默风趣,就是人们常说的“抖包袱”?蒋子丹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说,从首届大赛作品看,确实有这样的问题,这也许是因为人们对那些低俗的段子有逆反心理,而追求更为纯净更文学化的境界所致。莫言说,当短信碰到文学,是会有很多新问题需要探讨。短信文学打破了小说、散文甚至是诗歌之间的界线,有限的篇幅,漂亮的结尾,会心的笑容,充分运用语言智慧,汉语多方面的可能性得到拓展。蒋子丹介绍说,去年刚创办这个活动时,还只是小打小闹,后来影响非常大,收到出乎主办者预料的反响和成效,所以决定举办第二届短信文学大赛,并增加了“祝福语”和“情书”两个赛项,旨在增强大家的参与性,鼓励更多拇指写手加入短信创作队伍。马东与两位文学名家的对话,应该说是非常精彩的有关短信文学的阐述与探讨,令现场观众受益非浅。

  马东又请上来最后一位嘉宾———海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昕。董昕说,据统计,我国的手机用户60%—70%发过手机短信,短信需要更多的内容。不可否认,短信问世以来也伴生出一些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的段子,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短信文化这个平台,于是,我们与国内著名人文刊物《天涯》杂志、国内著名人文网站海南在线“天涯社区”发起举办短信文学大赛,期望能引导短信文学向健康、高品次方向发展。对短信文学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本场节目录制非常顺利,除主持人自己口误有几次反复拍摄外,其他对话几乎是一气呵成。摄像机关闭之后,现场观众忽地就变成了“追星族”,莫言、马东等被人们团团包围,人们手拿当晚发放的书《扛梯子的人》,争相请心中偶像签名留念,而这个短信文学专题文化访谈录制现场,也成了与会者拍摄留影的最佳场地。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