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小萌:京城最早的“拍客”
画面中的司马小萌烫了大波浪卷发,穿着白色的短袖衬衫,戴着手表,俨然是一个步履匆匆、努力追赶时代脚步的“潮女”。
A
三次“毛遂自荐”
毕业于北京101中的司马小萌,是学霸。1964年秋,她以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第二学期,系里分专业,有“新闻专业”和“新闻摄影专业”两种。司马小萌毛遂自荐要去学摄影。那可是全国大学中第一个新闻摄影专业。
传统印象里,搞摄影的都是人高马大、动作敏捷的男生。司马小萌明显“不达标”。但她有个远大志向:“要做一个全能型的,能写文会拍照的记者。”
后来,司马小萌如愿进入了新闻摄影专业20人的名单中。20人中,只有3个女生。
“这是我第一次毛遂自荐成功。每个人一生中都有那么几次机会,机会大多是自己争取来的。”司马小萌说。
大学毕业分到张家口时,听说当地报社缺摄影记者,“科班出身”的司马小萌,明显占有优势。于是,这个小姑娘第二次毛遂自荐。就这样,在同期毕业的同学中,率先做到了“专业对口”。
1971年底到1979年底,司马小萌在北京日报摄影部工作,并逐渐在社会上小有名气。1980年,北京晚报复刊。对这张从初二时就订阅的报纸,司马小萌“情有独钟”。于是又自告奋勇从日报跳到了晚报,成为复刊后的北京晚报唯一一名摄影记者。而这第三次毛遂自荐,让她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B
她不是只有幸运
1970年,她刚到张家口日报当摄影记者。第一个任务:到马路边,拍摄张家口地区生产的第一辆卡车从这里经过。司马小萌早早守在路边,那个紧张啊。卡车一来,赶紧拍摄。然后冲到暗房。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有没有拍到。直到胶片在暗室的红灯中显现出影像,她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有影儿了!有影儿就成了!”这是司马小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某杂志写的一篇回忆文章的标题。
在张家口日报当摄影记者的十个月里,司马小萌背着沉重的照相器材几乎跑遍了该地区的所有区县。她也因为不怕苦累,在1971年三八妇女节获得报社表彰。司马小萌回忆:那时到村里采访没有交通工具,最好的待遇是坐在人家自行车后面,号称“自行车二等座”。
从那时开始,司马小萌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干,就要出色。她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拍下无数新闻照片,被人们称为“京城最早的拍客”、“中国扫街第一人”。她拍的《十字街头》系列照,开创了中国批评性新闻摄影报道的先河。她拍的那张一所小学破败教室的照片,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希望工程宣传图片……
1982年10月,司马小萌发起了一个现场抓拍摄影比赛,旨在向曾经盛行的新闻摄影摆布之风正式宣战。450余名专业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积极参加,在京城反响很大。
司马小萌回忆往事,调侃说自己太幸运了:“运气好,挡都挡不住。”然而这背后辛酸,也只有她自己深知:“我从怀孩子开始,直到临生产的头一天,才请的假。回想起来自己都奇怪,我当时怎么那么能干啊?怎么那么能吃苦啊?”
C
新闻摄影首次使用多次曝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我,血气方刚,特别喜欢琢磨在新闻摄影中玩点花样儿。先是尝试用鱼眼镜头拍摄新建的住宅群,用它180度的视野表现建筑的宏大与宽广,以体现建设成果的丰硕。”在对文艺片的处理上,司马小萌是最早尝试使用多次曝光技法拍照的摄影记者。
重复曝光,也称作“多次曝光”。顾名思义,就是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曝光。“那时候拍文艺演出,摄影记者享受特别优待:坐第一排。在一大排记者中就数我忙。因为别人按一次快门,我得按好几次。”司马小萌笑着回忆往事。1988年,在首届全国晚报摄影记者作品联展中,她的一组《多次曝光的魅力》获得了金奖。1981年,她采用二次曝光手法拍摄的新闻图片——《神秘的法国电子合成器演奏家雅尔》,被收入中国摄影四十年精品集,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摄影界改革开放的代表性佳作之一”。
D
拍照片出杂志弄官网做官微的全媒体人
司马小萌不仅自己以摄影为职业,她希望更多普通人能够拿起相机,增加艺术品位,丰富文化生活,于是她成为推广摄影的领跑者。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她在北京晚报上组织摄影比赛,每年不断。九十年代初,她创办摄影专刊“好望角”,不断推出新人。司马小萌不仅为北京摄影发烧友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她的“徒弟”也是遍布大江南北。她在电视台为许多初学摄影的年轻人启蒙,1987年推出了《摄影指导》一书。新华社一位著名摄影记者经常调侃说:“司马老师,我可是听您的摄影课长大的!”
如今司马小萌早已退休,仍热衷于摄影的推广。自1988年中国晚报摄影学会成立以来,她一直被大家推举为会长。学会成员也从初创时的30多家发展到了如今的180多家,也逐渐成为全国日报、晚报、都市报摄影记者和广大摄影爱好者共同参与的公益平台,成为新闻摄影界一面旗帜。31年间,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大家进行摄影采风,交流经验,理论研讨。她还带领一名志愿者,建立并亲自操作学会的官网和官微,为大家提供更广泛更及时的交流平台。2012年她获得韩国全国科学大会每年只授予一位外国名人的“科学文化交流金奖”。
司马小萌一直努力实践着做“全能型”人才的初衷。从去年12月起,她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开始了《萌姐支招》扩大版的写作。以她一贯的幽默风趣的文风,让一批老读者兴奋地惊呼:“司马小萌又回来了!”
下一篇:广西三江:格桑花进入最佳观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