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5年度)
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如何肩负社会责任、不负公众期待,决定了一家媒体的品格,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党报的青海日报,肩负着引导、服务、监督责任,引领着社会导向,为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为新时代的进步呐喊,早已摆脱了单纯的记录者的旁观席位,成为社会前进洪流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一、报纸概况
青海日报作为中共青海省委机关报,成立于1950年,是青海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媒体,被青海新闻界誉为“龙头”。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青海日报牢记“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近年来,青海日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热切回应群众关注,反映基层民情民意,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把握舆情,提升站位,始终保持鲜明的政治特色。青海深居祖国内陆,但同时身处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长期以来,青海日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与达赖分裂集团展开了舆论争夺战。我们以鲜活的新闻事实讴歌青海藏区“秩序和谐、群众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新局面,展现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进步的新气象。在每个重大节点、重要会议、关键事件中,青海日报坚持正面引导,主动出击,占领宣传主阵地,有力回击各类杂音噪音,为确保省内外藏区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立足办报,创新思路,不断提升报纸宣传水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宣传水平不落后。青海日报高度重视编采业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编采业务队伍的培养。去年以来,立足自身实际,推出了编采业务量化考核体系,以其高效、完备、细致、公正,极大地调动了编采人员的积极性。社编委会根据当前媒体增多的大趋势,在典型报道、时政要闻、重点宣传、重头稿件上加强指导,凝聚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十年来,青海日报获得中宣部、省委省政府表扬多次,充分展示了党报宣传的思想性、引导力和影响力。
找准定位,“顶天立地”,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青海日报提出了顶天立地的办报理念。上承各级党委政府的思路、举措,与此同时眼光向下,关注群众呼声、民情民意。我们以“三贴近”、“走转改”为平台,调动广大编采业务人员,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加密州市记者站、出台考评奖励机制等办法,奋力打造基层新闻、百姓新闻、故事新闻、现场新闻,以作风转变带动文风改变,促进报纸变脸。目前,青海日报重要新闻版面中,基层新闻占比高达70%以上,可读性、引导性显著加强。
纸媒引领,新媒发力,打造媒体融合的新格局。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青海日报社把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紧迫任务,专门制定了加快推进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把2015年确定为“新媒体建设年”,通过原有网站、手机报产品提质稳进,启动青海日报“两微一端”等新产品表现形式,把《青海日报》的核心新闻生产力优势导入移动互联网中,突出独家、突出原创、突出评论,做有品质、有观点、有温度的新闻,提出打造具有“党报特质、青海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新媒体矩阵,两网站一手机报全新改版,官方微信、微博“青报新媒”开通运营,实施“藏族网通做特色、青海羚网做强大、手机报做提升、‘两微一端’做发力、子报新媒做整合”,努力打造青海新媒体中的旗舰,彰显青海日报作为省级党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的积极作为。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青海日报报纸宣传水平迅速提升,保持并巩固了青海第一大报的地位。目前,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也在不断加快。广告、发行市场化格局初步建立,报业经营平稳发展,报纸发行量、广告收入水平位列青海各类媒体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