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矿山宕口复绿工程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本报讯 (记者 周爱明 胡英华) 从2005年至今,我市投入10.6亿元开展露采矿山整治及宕口复绿工程,历经11年,终于使170余个昔日满目疮痍的宕口恢复了勃勃生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宕口是“靠山吃山”粗放发展模式的产物,“炮声一响,黄金万两”,大量山体被人露天开采,一个个宕口在黛绿色的山体之间露出大片刺眼的灰白。随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逐步确立,我市陆续关停了所有露采矿山宕口,并投入巨资进行整治。
18日,记者探访高淳123省道北面的丁家山矿山整治工程。经过30年开采,这里形成了一个深约100米、直径七八百米的巨大矿坑。一侧坡地上,10多辆挖掘机正挥臂忙碌,工地上还有渣土车不时进出。
施工人员表示,丁家山矿山宕口整治工程将于本月底结束,下月迎来验收。到明年开春,宕口坡地就将长出大片绿色植物。而离丁家山一箭之地的狮子山宕口,两年前已完成整治复绿,记者采访时,成群的羊儿正点缀在山腰悠闲地吃草。
南京矿山整治工程始于2005年。当时,根据市国土资源局初步调查,全市共有废弃露采矿山宕口612个,分布在江宁、六合、浦口、栖霞、溧水、高淳区。
矿山整治的第一步是消除宕口地质灾害,其次是削坡、填土,然后是复绿。市国土资源局统计显示,从2005年至今,全市共投入10.6亿元,完成了分布在沪宁高速、宁杭高速、京沪高铁、绕城公路、绕越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及旅游风景区周边可视范围等区域的170余个露采废弃矿山治理工作,治理面积达到2600万平方米。
“并非所有宕口都需要整治,人迹少至、视线不可及的部分宕口,可以采取自然恢复的方式逐步复绿。”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处长戚荣建表示,在宁高新通道、溧马高速等新通车道路可视范围的宕口,国土部门还将进一步梳理名单进行整治。
在消除地质灾害、完成复绿的基础上,我市国土部门还开创性地编制了《废弃露采矿山治理修复规划引导》,将矿山治理修复与土地开发相结合,形成建设用地4586亩;对具备复垦条件的复垦成农用地,置换建设用地指标3140亩;选定渣土弃置场5个。经测算,上述3项措施总体收益达40亿元,基本实现废弃矿山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戚荣建看来,关停露采矿山及宕口整治工程既消除了地质灾害,又修复了山体生态,是南京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