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牡丹江一名法官论文涉嫌抄袭 仅少量原创

现代快报2月27日消息,2月21日,网名为“cys 中人”的网友在天涯发帖,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人民法院法官张颖涉嫌论文抄袭”。2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到了这位网友。“cys 中人”向记者表示,自己真名叫曹玉双。他指出,“张颖于2011年5月4日在中国法院网法学刑事研究栏目发表的论文《浅议刑法中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存在严重抄袭,部分内容(与被抄对象)‘就连标点符号都不差丝毫’”。现代快报记者对比两篇论文后发现,确存在大量雷同之处。

2月21日,“cys 中人”在一知名网络论坛天涯发帖,举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人民法院法官张颖论文抄袭”。“cys 中人”在帖子中称,“张颖于2011年5月4日,在中国法院网法学刑事研究栏目发表《浅议刑法中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一文,这是剽窃来的文章 …… 在2010年04期《河南科技》第64、65两页,署名为‘贵州大学法学院邹汉冕’的作者就曾发表过《浅议刑法中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的文章 ……(雷同部分)就连标点符号都不差丝毫。”

2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了爆料人曹玉双。他表示,张颖在2011年发表的文章完全是对2010年邹汉冕所发论文的抄袭。“自2017年7月开始,他曾就论文抄袭一事多次向有关部门举报,但均没有获得正面答复。”

现代快报记者分别从中国知网和中国法院网下载了这两篇论文进行比对,发现确实存在着大面积雷同。不仅两篇论文标题、导语(引言)完全相同,就连小标题也存在雷同。邹汉冕的论文共有四个小标题,分别是“ 一、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的对象”、“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三、刑法中因果关系在司法实践的误区”、“四、刑法中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而张颖的论文则为两个小标题,分别是“一、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和“二、 刑法中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记者比对发现,张颖这两个小标题中的大部分内容均能在邹汉冕的论文中找到出处,仅有少量内容为“原创”。

记者还注意到:邹汉冕的《浅议刑法中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刊登于《河南科技》2010年04期;张颖的《浅议刑法中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刊登于2011年5月4日。两篇论文发表时间间隔一年多。

记者随后登录牡丹江市爱民区人民法院官网查询公开资料得知:张颖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人民法院二级法官。

2月27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张颖。谈到相关话题,她表示自己并不清楚此事,也不能核实记者身份,拒绝回答任何相关问题。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