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访谈:[妻子忆保国]那段“与大山较劲”的岁月

法制网首页>> 首页即时滚动新闻 新华访谈:[妻子忆保国]那段“与大山较劲”的岁月发布时间:2016-05-26 16:31 星期四来源:新华网

    摘要

    李保国为什么选择去太行山?又做了哪些为人称道的事?新华网与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进行了深入地沟通和交流。

    追忆时代楷模 《听他们讲李保国的故事》系列访谈之一:

    [妻子忆保国]那段“与大山较劲”的岁月

    新华网石家庄5月26日电 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近期新华网邀请郭素萍、杨双牛等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请他们讲述李保国35年间用科技帮助太行山群众脱贫的一个个生动故事,呈现出时代楷模李保国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情怀。

    追忆时代楷模,新华网今天推出系列访谈《听他们讲李保国的故事》第一期《【妻子忆保国】 那段“与大山较劲”的岁月》。

    新华访谈:[妻子忆保国]那段“与大山较劲”的岁月

    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椅子还没坐热,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一头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开启了一段35年的大山情缘。

    35年间,他坚持扎根生活贫困、生态脆弱的山区,用生命搞科研、搞扶贫、搞产业,他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

    他为什么选择去太行山?又做了哪些为人称道的事?围绕这些话题,新华网与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进行了深入地沟通和交流。

    把家搬到大山里

    主持人:留校之后,他为什么选择去太行山呢?

    郭素萍:因为保国是农民出身,从小生活在农村。他觉得太行山区的农民生活条件很苦。他就想把自己所学的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作一点贡献。

    主持人:他去太行山的时候,您认识他了吗?

    郭素萍:1983年开始,我专职(搞)科研,进的正好是这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课题组,当时我们都是课题组的成员,所有的工作我们都参与了。

    自此之后,李保国和郭素萍一起扎根山区,他们在太行山里安了“家”。

    主持人:那时候你们住哪儿啊?

    郭素萍:我们年轻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浆水沟和前南峪。当时孩子还小,所以就带着孩子一起去的。那时候,孩子没人照看,每天上山都是带着孩子去,有时候忙得根本顾不上孩子。

    那时,村里到季节后石头地里有蝎子,一只鲜蝎子可以卖2分钱。果农们没事的时候就上山抓蝎子卖钱。我们上山工作,没时间照看孩子,孩子就自己玩蝎子。有一次,我发现蝎子的大尾巴钳子都张开了,还好没扎(蛰)到孩子,当时心里感觉特别难受。后来,我跟保国商量了,觉得孩子自己玩不安全,就把孩子的姥姥接了过来。

    当时研究的是小流域治理课题,需要调查的东西很多,天天需要往山里跑。每次上山孩子就跟在我们后面,大家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小流域”。

    给太行披上“绿衣裳”

    主持人:“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简称为“双聚”造林理论,这个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郭素萍: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吃饭喝水,植物没有土和水就好比人没有营养。(当时太行山土壤瘠薄、有机质少)因此,根据当地的情况就爆破整地,打造沟状梯田(聚集土壤,聚集径流)。

    这样一来,一下雨,整个坡面上的雨水就会聚集在这个沟里,对植物来说,土也有了水也有了,栽上树以后就能生长了,生产出苹果或者板栗就产生了经济效益。

    主持人:“双聚”造林理论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哪些好处?

    郭素萍:就拿前南峪来说吧,这条沟弄好以后,苹果五年就可以丰产。按照标准要求,一亩地最少五六千斤,这样一来,农民有了收入,生活也就提高了。

    从前南峪到岗底,从沙河到阜平,从承德到秦皇岛……现如今,河北多个地方都推广使用了“双聚”造林理论。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河北众多山区的百姓才得以实现脱贫致富。

    爱在太行山上

    主持人:您觉得李保国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素萍:他这个人比较倔,他要是认准的事,就一定会干下去,不会回头。不管他在哪里干,你都得听他的,不听不行!他做任何事情都考虑得特别周到,干这些事,为什么要干,干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效果,他自己心里都特别清楚。

    主持人:李保国身上有什么精神和品质,能够让整个家庭跟他一起在大山中拼搏?

    郭素萍:我们是大学同学,学的专业一样,干的工作也一样,所以说我们能够互相理解。他这一生的追求就是想干事、干成事,他想用他所学的知识让农民们增收,这也是他最高兴的事。

    主持人:您认为李保国有哪些精神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地方?

    郭素萍: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向他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干事的时候应该踏踏实实,做到有目标、有想法、有理想,自己想干的事义无反顾地干成。

    主持人:最让人可敬的是,他踏踏实实扎根在太行山,为山区服务。您认为,是什么力量支撑他这样做?

    郭素萍:这就是他的理想,他的心里就是想干这些事。

    [本期访谈]策划:刘晓超 主持人:翟晓敏 文字:常炯辉、袁志广、张铭 视频:王立鹏 摄影:张铭

责任编辑:张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视频推荐

  • 患者如何“叫 ...

    电梯维修无围 ...

  • 京沪约束官员 ...

    家用摄像头被 ...

  • 大学生记录民 ...

    “雷洋案”初 ...

  • 伤医事件频现 ...

    试点家事审判 ...

  • 雷洋之死警方 ...

    劫匪绑架富商 ...

  • 警察支招如何 ...

    北京警方凌晨 ...

  • 相关新闻

  • 新闻中心
  • >>更多
  • 博客推荐
  • >>更多
  • ·杜 晓:像反家暴一样保护老年人权益

    ·王传涛:百度暂关文学贴吧 版权意识早该...

    ·查庆九:给张北县取消天路收费点个赞

    ·朱 波:“僵尸官网”存在 到底啥在作怪?

    ·尹贵龙:整治网络涉黄网友不能只做“路 ...

    ·李吉明:严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扭曲变形

    ·尹贵龙:坚守执法生命线 打造规范升级版

    ·杜 晓:遏制需求驱动的违法现象

  • 论坛热帖
  • >>更多
  •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为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学习教育活动要坚持这5项原则

    ·问“朝阳群众”:多高的举报门槛能够接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咋满足"剁手党"的消费需求

    ·青年学者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你怎么看:男性性权利应该怎样保护?

    ·大学生就业如何不再“选择尴尬”?

    ·解决暴力伤医问题不妨从四点着手

  • 图片新闻
  • >>更多
  • 孟建柱赴俄罗斯车 ...

    北京警方集中缴枪 ...

    四川警察学院剧情 ...

    上海中环高架路受 ...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