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戏曲:传统与前卫碰撞融合 理智与情感创新前行
中国戏曲公开课·北大行戏曲艺术家展示戏曲艺术魅力。
戏曲是什么?戏曲和北大的渊源是什么?山西卫视的《走进大戏台》又如何能走进北京大学?4月29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山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山西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电视戏曲艺术专题研讨会,以及晚间在百年讲堂《走进大戏台》“如歌的行板——中国戏曲公开课·北大行”在北京大学召开。如果说研讨会深入探讨了电视媒介传承戏曲文化的意义与价值,那么戏曲公开课就和北大的师生展开了一场戏曲与青春、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直接交流。
在4月29日下午2:30召开的名为“戏曲新榜样,传统正青春”的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如此评价山西卫视在戏曲方面的坚持和开拓:从开播十六年的《走进大戏台》,到2015年开办多剧种青年演员擂台赛,再到2016年推出特别节目《伶人王中王》,在市场化与娱乐化的浪潮下,山西卫视坚守价值、默默创新,为弘扬和传播优秀中华戏曲艺术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这种文化追求与卫视担当值得我们尊重和致敬。
尤其《走进大戏台》,已开播长达16年之久,这对一档戏曲节目来讲着实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曾这样评价《走进大戏台》:这是一档具有历史深度、文化厚度、时尚热度、创新锐度的原创节目。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也赞其有“长度、温度、气度”。
长度:《走进大戏台》已走过16年,做了近900期节目,足以证明了这个栏目的生命力。
温度:白燕升及其团队,团结了一大批喜欢听戏、唱戏、演戏的人群,使这个栏目变得有热度和温度。一个节目,有热度、有温度,才会有亮度。
气度:主要体现在节目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立足点以及山西电视人海纳百川的气度。
与诸多一线卫视相比,山西卫视的排名并不算靠前,但把握住了自己的定位做出了影响。山西广播电视台台长郭健表示,山西广播电视台以“百姓情怀、文化品格、山西底蕴、创新精神”为宗旨,“我们现在做不到全国第一,我们就做全国唯一。《走进大戏台》与《伶人王中王》怀着对戏曲的敬意与尊重,借助电视媒介,实现节目传播与文化传承的创新。”
研讨会上,来自专家与参加节目的嘉宾就戏曲传承、节目制作等议题发表观点。白燕升坦言,“对于戏曲的明天,我可能不是乐天派,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戏曲的痴迷”。他希望通过《伶人王中王》的舞台,重塑参赛的艺术家,发掘他们巨大的业界的能量,也让更多人关注到戏曲人的精气神与台前幕后真实的人性。傅谨则称自己是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他认为虽然当前的语境与一个世纪前不同,人们对戏曲的喜爱并非情感记忆,而是理论上的认同,在感情上是疏离的,但是,只要以主动的姿态迎接这个多元异质的时代,以丰富的戏曲形态和精湛的节目制作完成对观众的“导赏”,戏曲在100年后的今天依然可以感动中国人。正如雪小禅所言,戏曲是最前卫的,是“骨子里的一种情怀”,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通过戏曲安慰他人、抚慰自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王佩瑜如是说。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下,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如何借助电视媒介传播优秀文化与进取的价值观,成为本次研讨的焦点与关切。
随后,来自传媒学界的专家从电视作为戏曲艺术传播重要载体的责任出发,对电视戏曲的传播与进一步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沈卫星认为,《走进大戏台》不仅仅是在教戏、评戏,还在评人、评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走进大戏台》,我们看到一群“为热爱而来,为使命而在,为戏曲绽放的,有担当、有使命感的人”,这种教育意义和正能量是不能低估的。师曾志教授则从互联网传播与生命传播两个视角对电视戏曲进行分析。她指出,戏曲其实是一种媒介,其革新不仅仅是内容本身的革新,更重要的是传播手段和方式的革新。互联网时代释放了情感,情感越来越呈现出个人、差异化、多中心化的特点,给戏剧发展带来更加宽广的前景。“我们对戏曲的喝彩,不如说是对生命本身的承认”,在这样的过程中,艺术与生命的延续需要每个人、每个机构共同成就。在此基础上,胡智锋进一步指出《走进大戏台》、《伶人王中王》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三大价值,即个体层面上生命与情感的释放,社会层面上稳定、和谐的正能量传播,以及文化层面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无论是从戏曲到传媒的维度,还是从传媒到戏曲的维度,将戏曲与当代传媒有机结合都是一种开创传媒深度开掘民族传统文化的榜样。梁鸿鹰则从卫视使命与文艺批评的角度探讨了节目的价值,并从节目形式、技术、定位、传播力等角度为节目的拓展提供建议。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王丹彦则再次强调了电视戏曲节目的多元性、导赏性与价值性,肯定山西卫视不求第一求唯一的突围策略,将山西卫视的突破概括为“理智与情感融合的前行”。
4月29日晚上19:00,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内,伴随着阵阵悠扬的丝弦竹乐,和一声声或高亢激昂,或百转千回的华美唱腔,著名电视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领衔裴艳玲、于魁智、李胜素等戏曲名家的“如歌的行板——中国戏曲公开课·北大行”,在这里正式开讲。
山西卫视总监陶亿笑女士表示,2015年以来,山西卫视加大了对《走进大戏台》创新制作投入,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版,并邀请著名电视戏曲人白燕升加盟,打造了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燕升访谈、戏曲进校园、中国戏曲新年公开课等一系列主题突出、制作精良的原创戏曲节目,进一步强化了传承传统文化、服务人民需要的表现手法和功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5年度创新创优节目”。
记者了解到,近期,他们又首开中国电视戏曲节目先河,录制完成了国内首档电视戏曲名人竞演节目,“伶人王中王”——全国戏曲名家巅峰汇,将于5月8日起,每周日晚黄金时间在山西卫视播出。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作为“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的当代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北京大学与中国古典戏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为戏曲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新文化运动开启,从北大首任校长严复呼吁戏曲改良始,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等文化大家倡导戏曲改革,到王国维、吴梅、齐如山、金仲荪、郑振铎等学术大师,将戏曲艺术上升到戏曲研究高度,使之不仅登上最高学府的讲堂,还写进中国文学史。1953年,北大学生会组织成立京剧社,20世纪90年代北大京昆社成立。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建成以来,也多次将京剧、昆曲、越剧、梆子戏等戏曲形式搬上舞台。
山西广播电视台台长郭健先生谈到,值此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走进北大举办如歌的行板——中国戏曲公开课,就是要通过与北大师生的深入沟通,慎终追远,找寻蕴含在传统戏曲文化中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挖掘戏曲艺术中的中华美学精神,以期唤醒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文化自信,留住我们的民族之魂和文化之根。
公开课现场,汇集了全国一流的戏曲名家。67岁高龄的戏曲大家裴艳玲再次《夜奔》,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坐宫》对唱,京剧余派坤生王佩瑜又演《三家店》,京剧花脸名家孟广禄《赵氏孤儿》抒发义薄云天的豪情,黄梅戏名家吴琼带来经典代表作《女驸马》。另外,还有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的三晋戏曲绝活展示,让人捧腹开怀的相声《梦回校园》,而北大学子张云启演绎的昆曲名段《牡丹亭》更是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北大校园浓郁的国粹风雅。
据了解,《走进大戏台》特别节目:如歌的行板——中国戏曲公开课·北大行,将于“五四”青年节晚上21:15分在山西卫视播出。
上一篇:情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