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一条新闻引来故乡一场情感细雨
“新湖南”一条新闻引来故乡一场情感细雨
樟树港古镇辣椒,我味蕾的故乡
周瑟瑟
“新湖南”是我了解故乡的一个重要窗口,甚至是我惟一下载在手机里的湖南新媒体。近年《湖南日报》记者徐亚平跟踪关注我的文学动态,让我感受到了身在异乡来自家乡的温暖与期待。
4月24日,我刚在苏州昆山市参加完“第五届中国桂冠诗歌奖”颁奖典礼,徐亚平就在“新湖南”发出消息。这样的事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的“老作家”已属于身外的事了,但触动我的是故乡对我这个游子的态度,我从那一刻开始不断接到来自湖南的祝贺。湖南省诗歌学会梁尔源、罗鹿鸣,岳阳市诗歌协会李冈,岳阳新闻网张灵均,湘阴樟树港法华古寺早国法师,湘阴县委宣传部及湘阴媒体的关注与问候。我的发小、湖南三赢投资公司周卫东直接给我快递来“樟树古镇”新鲜上市的辣椒,我味蕾的故乡因为徐亚平在“新湖南”上的报道一下被激活了。一个断奶后就吃樟树港辣椒的人,一个离开家30年的人,我的味蕾已经属于一个人隐秘的故乡了,一个诗歌桂冠奖的消息通过湖南新媒体的报道,让我的父老乡亲记起我这个逃离故乡的人。法华古寺早国法师邀请我一定要回樟树港吃辣椒,我说退休后我即回乡读诗、学禅农种辣椒。
5月6日早晨的顺风小哥送来“樟树古镇”辣椒,我味蕾的故乡如沐春风,我迫不及待在电话里询问发小周卫东如何炒这史上最贵的辣椒,很羞愧我己经无法准确把握这道辣椒美味了,“清水洗尽,烧热锅,直接下锅炒软,加油盐即食。不要切开辣椒,无籽,连辣椒把也不要去掉。”最好的食物原来如此简单,果然几分钟后我“京东树下斋”飘起了故乡的辣椒清香,入囗即绵软幽长,世上的美味全在这樟树港古镇温润气候与松软黄土的滋育下,矮矮的辣椒树上这神奇而亲如兄弟的尤物,复活了我麻木的味蕾。过年时在樟树古镇上写完了我的一部即将出版的新诗集《栗山》截句100首,我在后记里提出“栗山:我的精神体”,现在我发现我的精神体里有温润如兄弟的辣椒,它无疑是我的食物领䄂,一部樟树港辣椒史即我的味蕾精神史。
十点钟我就吃午饭,把辣椒炒肉的图片直播到微信朋友圈,一盘辣椒还没吃完,我微信朋友圈里的点赞与问候多达200多条,我的同学、乡亲与我一样游荡在外的故乡朋友,以及海内外异乡的朋友们,他们以流囗水的方式表达对故乡味觉的思念,以及对我故乡美食的羡慕与想象。出生于新疆的北京作家邱华栋上周就说“带些辣椒回京”,我从牙缝里省下只够炒一碗的辣椒在傍晚送给了他,他发来炒好的一碗辣椒图片,又让我口水直流了哈哈。
晚上我的微信里又出现新惊喜,传来一个我十几年前在青岛偶遇的故乡兄弟缪万里的消息,从朋友发来的截图看是徐亚平在“新湖南”所发的“中国桂冠诗歌卫士奖”的消息传到青岛的微信圈,这个飘泊在青岛的兄弟在打听我的电话。记得十几年前我在青岛开会,在高速路上出了一个严重的车祸,至今右额下还留有一个明显的小伤巴,我在青岛一家医院接受治疗,这位老家兄弟在医院洗手间里打电话,而我双眼蒙着纱布,我听到他的口音带着樟树港辣椒味,于是相认。今天早晨他打来电话,说起那次他乡奇遇,我们激动不已,相约再会。
“新湖南”的一条新闻报道,引来故乡的一场情感细雨,击中了我北方干燥的心。是为樟树港辣椒丙申年故事记,以此献给“新湖南”天南海北的读者朋友,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失踪的故友,只要闻到我的辣椒味就叫我故乡的兄弟吧,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