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活创新圆梦
每年五月的第三周是全国科普(技)周,科技周作为科普活动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在河东区已经成功举办了30届,与时俱进的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了数百万人次参与,成为河东区科普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为主题的河东区科技周活动,遴选了102项形式内容各不相同的宣传普及活动。
废旧电池“换购”环保绿植“谢谢您的电池,这个是赠送给您的绿植,希望您继续支持环保。”在二号桥街道红旗巷社区,一场特殊的“交易”正在进行,社区环保服务队的志愿者用手中的绿植“买下”了居民手中的各个型号的废旧手机电池。这场“废旧电池换绿色”活动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络绎不绝的人群让志愿者面前的桌子上很快就堆满了废旧电池,而作为“回礼”,居民们也得到了漂亮的绿植,它们将为居民家中增加更多绿色。“听到的环保宣传多了,家里的废旧手机电池就不乐意随意丢弃了,时间长了也攒了不少,这次活动就都带来了,虽然并不图什么礼物,但是能够得到这么漂亮的绿植还是非常高兴的。”前来参加的居民刘阿姨高兴地说。
据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不容小觑。有证据表明,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0立方米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更加严重的是,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铅、汞、镉等少量重金属,一旦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可能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能致癌。“我们将绿色植被作为换废旧电池的物品,是希望居民的生活中有更多绿色的元素,鼓励居民自己动手打造绿色生活。这次活动我们收到了很多废旧电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增强环保理念,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为改善居住环境出了一份力。”红旗巷社区分管科教文卫工作的林与博告诉记者。
智慧社区 服务民生
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社区里的大事小情,不出社区就能缴纳电费、给城市一卡通充值、信用卡还款,这就是中山门街道互助西里社区即将打造的智慧社区,旨在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为了让社区居民对于智慧社区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社区邀请到广电智能社区管理员王蕾,向居民介绍智慧社区系统涵盖的服务内容、管理方式、使用方法等。在社区即将投入运行的广电智慧社区服务中心,王蕾向社区居民展示了在家里如何操作:“我们这个系统选择了家家都有的电视作为终端,它的优点是屏幕大,操作也方便,只需要装上高清机顶盒,就能享受各项便捷的服务。”记者看到,打开电视屏幕,进入界面,安全签到、便民缴费、社区超市、周边信息、电视挂号等服务信息一应俱全。听着专业人员的介绍,居民刘大爷显得很兴奋:“以前交电话费得走好远,像我这腿脚不利索走路特别慢,得走二十多分钟,如果在家门口就能交,那就太方便了。”
不仅如此,居民在家里通过有线电视机顶盒点击“我的社区”频道,还可以及时了解社区里的动态新闻、身边的新鲜事以及居委会发布的重要通知,社区中的大事小情,足不出户就可以随心掌握。空巢老人每天还可以通过机顶盒“签到”,向居委会工作人员报平安。
社区变身科普教育基地
以前,只有到科技馆才能看到的科学“魔法”,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一一获得解答。日前,东新街道沧浪里社区科普教育实验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旨在为青少年儿童打造一个家门口的科学体验馆。
声波震动成像、穿墙而过、永动机、声波震动演示仪器、风力发电、光的直线传播、仿真雷电、地震地貌模型、自动上坡锥体、袋鼠下坡等科普教学仪器,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活动现场,经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以后,每个孩子都被现场分组参与科学竞技活动,家长们也作为“场外指导”参与其中。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说,原来身边有这么多有趣的科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现在开始喜欢上这个有魔力的科普基地了。
社区作为学生课外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生活观念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普教育实验基地计划每周开放一次或两次,邀请社区内退休或者在职的物理、地理老师作为科普实验基地的老师为社区青少年讲解。相关负责人胡晓表示,下一步,社区还将利用寒暑假期间开放实验基地,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自然现象、物理知识、气象原理,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更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记者 彭娜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