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充满生活的阳光
让习作充满生活的阳光
高邮第一实验小学 顾增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犹如源头,文章犹如溪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作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在教学中,我总是要求学生树立生活实践的观点,走生活作文的道路,现就自己平时的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教学中,要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1.有序观察。有顺序的观察至关重要。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观察时,往往不注意观察的顺序,常常东瞧西望,显得杂乱无章。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静物时,可从看图入手,教给观察方法。
2.抓住特点观察。在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事物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观察事物往往不精细,常忽略了对一些重要细节的观察,在指导时,教师应抓住那些易被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细节,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3.主动观察。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就是因为对所写的事情没有仔细观察,认识模糊,没有清晰的印象。所以,教师应注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养成自觉、主动观察的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活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例如要完成作文《一次家务劳动》,如果他们没有亲自钉过一次纽扣、包过一次水饺,肯定会随意编造,空话连篇。所以,我鼓励学生做生活的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为了真正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首先,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还愁什么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三、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注重创新
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
所以,教师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过于社会化或成人化的题目,应充分了解什么材料是学生生活经验范围的,是学生能写且愿意写、想写的。平时在习作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自由命题,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要作过多要求,凡是学生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展示自己才华的题目都可以写。
总之,只有不断丰富生活内容,开阔眼界,积累素材,才有作文的“源头活水”。也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热爱生活,学生才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