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已推动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答题。图为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广东企业展区。南方日报记者 张令 摄
得到全国推广的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链式改造”,又有了新玩法。
5月27日,全省制造业数字化“链式改造”交流会在中山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目前,广东省推动了4.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培育300多个“灯塔式”标杆项目,其中100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示范;重点培育9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居全国第一。
“海外重要客户在验厂时,看到我们的‘5G制造大脑’,坚定了他们下单的信心,为我们带来了一年约30%的订单增长!”谈到“链式改造”带来的变化,广东日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凡喜上眉梢。
这是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链式改造”的缩影。从“单点突破”到“链式改造”,从龙头企业示范到中小企业普及,在广东制造业数字化团战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全民“上分”。
优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生态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技术攻坚、资金投入、人才短缺等多重挑战,亟须构建系统化、协同化的生态支撑。为此,广东近年来不断聚合产业资源,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质生态。
为解决“找谁转”“怎么转”等核心问题,广东建设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汇聚技术、金融、数据、人才等多方资源,搭建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产品选型、技术验证、应用推广、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数字化改造一站式服务。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转型生态。
比如,广州通过“一库一平台”,推动“链”上低成本、快速化转型。立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加强“小块轻准”产品供给,打造“1清单1平台1适配库”,减轻企业转型负担。目前平台企业用户超2000家,产品供给超500款。
通过上述举措,广州构建了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供应链模式,以平台为牵引的产业链模式,形成“1+1+N”服务生态,遴选明珞装备、欧派家居等数字化牵引单位,联合数字化服务商发掘意向改造企业。
深圳宝安则加快资源聚合,以平台支撑产业链资源深度协同。一方面,培育速加网、云工厂等行业型平台,深度整合机械加工产业链,构建分布式系统制造网络。目前,这两个平台共汇聚超过1.4万家机械加工制造企业,服务客户累计超过13万家,通过数字化转型,其产能利用率提升30%,交期准确率达97%。
另一方面,深圳宝安还培育多层次专业性平台,赋能产业链企业实现设计协同、制造协同、物流协同、集采集销等多种协作模式。
东莞松山湖则突出载体的功能,构建数字化的服务支撑生态。同时,松山湖还打造了东莞首个数字化服务平台,汇聚100多家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商,沉淀了超过170项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助力全市超过7000家微商企业开展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要解决“不敢贷”的难题。为此,中山创新“数字贷”金融政策,破解企业转型资金难题。具体来说,通过银行贷款开展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对数字化系统和相关设备投入通过“数字贷”政策给予全额贴息,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可获3000万元贴息。
目前,中山已建成“数字贷”平台,设立5亿元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推动11家银行发布16个金融产品,累计完成155个数字贷项目备案审核,提出16亿元贷款需求,实现授信项目74个,授信额度9亿元,带动项目计划总投资21亿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