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探索农村“六权治本” 干部知道怎么做 群众知道找谁

url:,id:0

职权划分清楚了,办事流程规范了,村干部知道怎么干了,也不会盲目干了;老百姓明白找谁办了,也就理解配合办了!这是近日记者在山西省晋中市农村采访“六权治本”时听到最多的声音。

面对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暴露出来的问题,以省委书记王儒林为班长的新一届山西省委提出了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的“六权治本”新举措,探索“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新机制。

乡村治则百姓安。去年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本着干部易操作,农民看得懂的原则,打造出了以“三化三类三十条”为特色的晋中农村“六权治本”新范式,使村干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明确权责

人人手中都有了“清单”

“今年开春,有个村民来找我,说想再包点地盖大棚种植双孢菇。”和顺县横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利红这样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和顺县石拐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量在外务工村民回村创业。但随之带来的就是很多村民找他要承包村里的荒地,扩大经营规模。

“地少人多,就要讲究个公平,这要放在以前,不仅费口舌,而且村民还不满意,说我拿着地不给批,”张利红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无论谁找我,我都拿这本《农村基层权力指导目录》回答。”

带着“尚方宝剑”,张利红找到了这个村民,“你看,批地的权力不在我这里,有着一套程序——机动地要承包到户必须成立工作小组,制定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报乡镇审批核准后,公示7天,而后才能签订合同最后报乡镇农经站备案。里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不过你放心,过几天村里要开会专门讨论这件事情,到时候会通知你。”听到如此回复,包地村民表示理解。

“六权治本”首先要依法确权。

为此,晋中组织专业人士将过去散落在中央、省、市各类文件中的成百上千条农村管理制度进行集中疏理,并征求村干部及村代表意见,本着聚焦重点、删繁就简的原则,把干部村民普遍关心的农村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三资”管理、工程建设、宅基地审批、土地征收、保障救助等农村基层权力,划分为重大决策类、村务管理类、便民服务类3类30条,使农村职权实现清单化管理、流程化运行、制度化公开。

而在具体实践中,晋中市还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比如一些城中村涉及保障房审批,而一些山村则有林区管理,这就需要各村根据自身实际在30条职权基础上加减,而后向乡镇报备。

在《农村基层权力指导目录》中,记者看到,30条职权已经实现流程全部图表化,每个事项要经过什么流程,找谁来办,一目了然,流程图中还将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都进行了标注。

“监管流程图让我们明白了事情应该怎么办,不能‘任性’用权,标注出来的风险点就等于告诉我们村干部,可能陷进去的坑在哪里,走的时候要绕开。”张利红说道。

阳光运行

让暗箱操作无处遁形

由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低保一直是引发农村矛盾纠纷的一大领域。两家条件差不多,一家吃着低保,另一家却吃不上,围绕这个问题产生的猜疑是产生矛盾纠纷的重要原因。

然而记者在祁县城赵镇修善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吃低保的由过去的八九十人缩减到如今的几个人,却无一人提异议。

“不是我有多大本事,是‘六权治本’让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没有了暗箱操作,我和老百姓之间也就没有了误解、没有了偏见。”村委会主任段续斌这样对记者说道。

如今在修善村,村民想要吃低保,首先要向村里了解相关条件政策,觉得符合条件后可向村委会提出申请,而后由乡(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组织入户调查,经过村评议小组评议,而后在全村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最后经县低保中心审批、公示后方可享受低保政策。

“老百姓办事就是要个公平,你全程公示、公开,阳光运作,村干部也就不可能一人说了算,吃低保需要什么条件,自己哪个条件不符合,一看全清楚,这就实现了一碗水端平,大伙儿都没意见了!”老段这样对记者说。

不仅是低保,现在修善村所有大事小情都要对村民公开,由村务委员会进行监督,群众可以随时询问。即使是作为省里项目的光伏电站工程,也要按规矩经过了由村支两委提议,党员代表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7天公示,而后按照规定由县招投标中心组织招投标的过程,确定中标单位开工后,村务监督委员会便全程介入监督,所有收支全程公示。

3

1

[责任编辑:yfs001]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