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十届中国艺术节关键词之变
新华网山东频道10月17日专电题:中国艺术盛典的26年变迁——透视十届中国艺术节关键词之变
新华社记者娄辰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正在山东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近2000场次各类演出、150多个展览活动将在舞台上陆续呈现。
从第一届到第十届,秉承“艺术的盛宴 人民的节日”宗旨的中国艺术节成为展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艺术盛会。但就中国艺术节本身来讲,悄然之间发生许多积极的变化。
变化一:从单一舞台艺术到多种艺术形式的荟萃
1987年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热闹但稍显单调,整个艺术节以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央级艺术团体的戏曲精品为主。之后的中国艺术节,不断丰富艺术门类,从单一的舞台艺术扩展至戏曲、美术、书法、摄影等众多艺术形式,并出现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
在十艺节上,黄梅戏版的《雷雨》、杂技版的《聊斋遗梦》、昆曲版的《红楼梦》、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中国画大展等都陆续呈献给观众。
十艺节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向红说,十艺节展演,既有专业性艺术作品的比拼,也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展示,既有艺术创作的交流,也有演艺产品的交易。中国艺术节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
变化二:从本土节目为主到中外艺术交流
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法国卢瓦尔国家交响乐团《经典音乐之声》等40场境外经典剧目献艺十艺节,为中国艺术节增添了浓浓的国际化色彩。
前几届中国艺术节,主要是中国本土艺术的集中展演,难见中外艺术的交流。从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起,一些来自国外的艺术精品陆续登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实现中外文化艺术的交融。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音乐之声》创下800多万元的票房纪录。
除了国际经典剧(节)目亮相中国艺术节外,国外演出机构也开始在中国艺术节上采购优秀剧(节)目。十艺节举办的演艺产品交易会上,美国百老汇、澳大利亚澳亚文化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节等多家知名演艺机构均报名采购。
下一篇:文化视点:淡定的莫言 低调的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