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7月11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举办的“《阿修罗》与中国电影工业升级”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影评人,与电影《阿修罗》监制杨真鉴就该片的特效制作、艺术水准等问题展开讨论。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

大家知道,中国电影这几年在市场和票房上的发展都跟我们在类型上的拓展密切相关,这其中奇幻片或者说魔幻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阿修罗》这部影片的出现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对推动国产电影类型拓展,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换代都大有益处。中国电影能够在制作层面有一个新的拓展,在各个环节达到国际重工业电影的制作水准。这样的重工业产品,奇幻类型电影,应该是中国电影跟美国打阵地战需要的一种电影类型。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我想,这一批年轻的观众,特别是95后、00后肯定会比我们更容易接受这样一部电影,因为我们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人文情怀,我们身上还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就是说我们自身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影响。希望通过对《阿修罗》这部电影的研讨,能够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点上促进中国电影工业升级换代,从多方面为中国电影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首先,无论这个片子票房到底有多高,至少它的这种开创精神和想象力是令人敬佩的。

第二,我感觉这部影片在中式奇幻大片领域的制作上,其开创性意义是很突出的。《阿修罗》的突破在于崭新的神话体系的营造,国际一流团队的合作,以及制片人主导制这种成熟的商业模式的运用。

第三,这部影片通过东方神话传说体系,试图传达爱与善、万物皆有生命的价值观,还传达了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特别是最后如意冒死也要返回到阿修罗王那儿去,要三王合体,合体的目的不是投降,而是牺牲自己来阻止他们的阴谋。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跟我的预期比,我觉得在感动人心的泪点上,在爱情戏的感染上火候不够,还不能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忍不住就潸然泪下,这是需要在续作中改进的一个地方。

张卫(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

这部影片可能不是50后、60后的主菜,而是电影院主流观众90后、00后的主菜,他们的打分对这个片子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90后、00后的电影欣赏经验,以及《阿修罗》与这种欣赏经验的对应。首先,90后是带着他们看好莱坞魔幻大片的观赏记忆观看《阿修罗》的,片方敢于应对这种挑战,是需要莫大勇气的。原来我们看《封神榜》《九层妖塔》《盗墓笔记》等魔幻作品,其实这些作品在中国魔幻电影史上已经进步很多了,但还是被网友骂了一个狗血淋头,他们会用《指环王》《阿凡达》《侏罗纪公园》等好莱坞大片的标准来审视《阿修罗》,不像我们的电影学者,会跟中国魔幻片发展历史,跟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尽管好莱坞大片被90后当做标杆,我们依然要肯定《阿修罗》在中国魔幻片史上的进步。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关于想象力,这部片子中一个主要的概念就是长着三个头的阿修罗王,这个形象在以往的中外魔幻片中都不曾见过,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观众的想象力。

还有,90后、00后总是在幻想着自己怎么在现实中突然进入一种超人的状态。超现实的奇观需要与现实接轨,就像《变形金刚》里的那个落魄的男孩一样,因为家境不好,买不起车,女朋友因此看不起她,他老爹看着心疼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车,没想到这辆车是一个变形金刚,帮着他成为英雄。在这里,草根的现实与幻想连接了起来。

《阿修罗》也试图做这样一种设计,如意原本只是一个村子里普通的放羊少年,没曾想他会有超越六界的能力,会是无所不能的阿修罗王。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中国自己的《阿凡达》,想象力和视听效果令人震撼,是中国奇幻类大片的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它的文化核心是自己的,整个神话体系的建构,对佛教文化的表达不是西方式的,而是纯中国化的,真正跟西方式的魔幻、玄幻、科幻进行一种较量的、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作品。

从工业方面讲,这部电影技术上的精敲细打,视听的震撼性都是毫无疑问的。另外就是背后的团队,国际性的集体协作,是咱们中国这几年并不多见的真正意义上的一种重工业电影。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另外一点是艺术想象力非常丰富,怪鸟载人这个意象也很有意思,不是西方式的,而是跟中国的展翅而飞是有关联的,但影片中巨大无比的机械手,这个可能又有一些来自西方的味道,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既立足于中国,又非常国际化,全球性的一部电影。

最后是回到人本身,回到人自我的搏斗。三头人格分立的形象非常有意义,是中国的三头六臂,最后是真正回到人本身,回到文学是人学或者说电影学、艺术学是人学这个本身。

略感不满足的是:男主角跟修罗界女子的关系稍稍多加一些笔墨,可能会更顺畅一些,人物能够丰满一些。

李道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学系系主任、教授):

首先,我认为这部影片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杨老师所希望的,实现国产影视行业工业升级,以及力图树立东方新魔幻大片标杆的目的。无论是类型升级层面,还是技术和产业层面,影片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而在观影体验上,影片也通过匪夷所思的想象力,以及全球顶级团队所打造的纯粹的影音奇观,为观众展现了东方魔幻大片的工业成就。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第二,这部影片是当下中国重工业大片的一个标杆,但同时也是一个初创。之所以说是初创,是因为无论是《星球大战》还是“漫威系列”的所谓好莱坞工业大片,都是其经过多年来的摸索所逐渐打造而成的电影工业奇迹。

第三,我们能够意识到,影片在建构一个世界观,而作为阿修罗宇宙的第一部,影片实际上是在起步阶段,还需要通过努力来完善这一宇宙。同时,影片系列化的创作想法恰恰吻合了所谓的好莱坞工业大片的创作特征,但系列化的电影是需要培养观众的,在宇宙观的建构过程中,影片中的很多细节还需要反复的揣摩及思考。

赵卫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一下《阿修罗》这部片子对中国电影美学升级换代的重要意义。

第一,在视听层面。中国的工业大片怎样才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我觉得在当下涌现出了两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一种就是如《战狼2》《红海行动》之类的新主流大片;另一种就是像《阿修罗》这样的影片,致力营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在中国电影的大银幕上是前所未有的。

本片CG与实景结合得相当融洽自然,透露出一种真实的质感,这在国产电影当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而阿修罗王“欲望之头”“谋略之头”和“洞察之头”三头合体的设计,更是充满了想象力。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第二,在文化自信层面。这部影片虽然涉及六界轮回,但是并没有纠结于复杂的六界到底怎么回事,而是集中笔墨去展示生命、欲望、轮回、真善美、自我牺牲等思想,传达的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阿修罗》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当下落地,国际级的呈现,把我们自己深刻的文化主张用现代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最后谈一下这部影片的一些不足,首先是影片对崇尚真善美所代表的基本价值观念,以及用自我牺牲换来真善美对欲望压制的故事走向,虽然在表达上是国际化的,但是有些过于浅显直白了;其次,影片的前半部分节奏有些拖沓,容易让观众出戏,男主人公如意一直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缺乏一个主动的、明确的行为动机;另外,虽然阿修罗王三头一体的设定很有想象力,但是刘嘉玲饰演的“谋略之头”的作用在影片中好像并没有被凸显出来。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

针对《阿修罗》与中国电影工业,我想谈谈“四个升级”及“两点希望”。首先,我觉得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想象力的升级,起码做到了对中国电影想象力升级的推动。电影是一个造梦的机制,如果失去了想象力就等于失去了电影的创造力。

第二,影片带来了文化的升级,我认为《阿修罗》所展现的并不是表面上的中国元素,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东方文化观。比如影片中一再提到的“打天就是打人心”这一概念,就是对东方文化观的体现。影片中还提到了“天界”这一概念,实际上也是一种东方文化的呈现。影片中塑造了如意这样一个通过自我牺牲来换取“大我”的人物,而不同于传统好莱坞中的英雄拯救世界的塑造方式,如意是一个单纯、干净的孩子,看似柔弱,实则“以柔克刚”,而这种“以柔克刚”也恰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第三则是电影工业的升级。看电影是一个综合的享受,除了我们常常强调的故事、人物及文学等要素以外,声音、色彩、光影等元素都是考量一部电影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阿修罗》思考如何满足不断升级的电影工业,实际上就是对整个电影产业的提升。

第四是审美的升级,从电影《阿修罗》中我们看到了审美应该是世界性的,国际化的。影片回答了人和世界的终极目标,思维非常开阔。

最后是两点希望,第一点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得到无障碍的全球化传播,第二点希望影片节奏可以再紧凑一些。

刘汉文(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所长):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我觉得《阿修罗》这部片子的出现对我们行业来说是非常及时的,影片做到了三大精心:

首先是精心策划。主创团队前后花了6年多的时间来做这个片子,特别在创意方面花的时间特别多,“为5年以后的电影观众拍片”这样一个理念说明它不是为了赚快钱。

其次是精心制作。每个场景,每个镜头,每个人物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要保证一个7000多人的团队正常运作,制作高达2400多个特效镜头,确实不是一般的剧组能做到的。

第三是精心推广。我在很早之前就了解到了一些《阿修罗》的相关信息,一直很关注这个片子的进度,在微信上也看到非常多相关的消息,我相信如果把这个片子推广到海外去,应该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王纯(《电影艺术》编辑部主任):

首先,对于以杨老师为核心的创作团队的格局、胆识、勇气和执着、专业的态度表示敬意。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其次,今天我们提到的主题是提升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准,也出现了工业电影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工业电影不是以一个第三国家的文化奇观,而是以国际化的品质制作出来,才有可能走向世界的电影才能称得上工业电影。这部电影在努力达成这个目标,而且从视觉和整体的品质方面来说是达到了的。

再次,对于如何去做《阿修罗》这类影片的营销,如何才能使得大家更主动地去看这部影片,其实是值得研究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最后,影片有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剧作上的逻辑性有一些不足,我一直都不太理解天珠的价值,天珠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在正邪的对抗方面,包括最终正义战胜邪恶是如何战胜的,其实应该是有一套整体的战略或者策略的东西来呈现的,但是没有体现出来。三是情节上,从如意是小孩到突然长大这一段情节,对于情节的推动作用不是太明白。最后一部分觉得有点拖沓。

刘藩(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早在《画皮》系列上映并取得票房成功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关注这个制作团队了,他们这个团队所创造的一些经验,是可以在全行业借鉴共享的,一个是“由制片人或监制主导一个电影项目”;另外一个是“中国化的创作理念”。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具体到这个片子来讲,最能抓人眼球的肯定是视觉特效,其水准绝对是排在世界前列的。其次是它的想象力的问题,不管是在形象的创造上,还是在宇宙世界的打造上,都很用心。

但是,这部片子里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第一个是类型规律不能轻易违背,尤其是在结局的时候,观众一般想看到的是英雄打败坏蛋,而且是经过九死一生,突出奇兵,直接打败,才能够把观众的情感给宣泄出去,这是一个基本的类型规律,不能轻易违反;第二个是主角的目标明确得太晚,这样一来在前半段会让观众出戏,按照一般的类型片模式来讲,前10到15分钟就要让观众知道主人公想要干什么。在这个片子里,超过20多分钟了,我还是很迷惑。

第三点,情感的通道要保持畅通,不能堵塞,我觉得本片的动作戏挤占了太多空间,打的时间太长,在文化的把握上,审美上,情感上有所欠缺,最好的处理方法应该是打的过程中把情感加进去,如果纯粹是动作镜头,会缺乏感染力。

还有一点是,男主的恋爱对象,处理得太模糊了。本片最后的生离死别,基本上没有爱情的力量加在里面,可能是有一点,但是对观众的冲击力不够。

赛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首先,我认为影片还是偏幼儿化,表达上过于明确、简单化,电影应该增加一些成人化的趣味,成人化趣味的电影可能会更卖座,因为小孩子没有购买力。

但是电影还是流露出一个非常复杂和有意味的东西,就是阿修罗王为什么要打天?这个动机是特别有意思的,他讲的是欲望法则,我们可以不遵守规则由着我们的欲望自由成长,像是打造了一个自由的国度,而跟阿修罗王相对立的是建立一个秩序的世界,这是很有意思的,但是电影当中表现出来的就有所欠缺。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其次,我认为小孩的天性是特别向往自由的,而阿修罗王说我们的目的就是建造天性的东西,在社会生活中天性是不可能这样自由舒张的,这个电影当中提到了天性、自由但是没有做出来,原因就是如意在看到阿修罗王宫的人杀人后,引发了他的善念,他开始转变自己的态度愿意去找华蕊。

最后,我最喜欢影片中的打戏,拍得也比较好,就是在阿修罗王的部队过来,无数人在帮助如意时就感受到了一种情感,使得它不再是一场简单的打斗。还有一场戏是在表现如意和华蕊的爱情时利用鸟的翻身两个人四目相望,这也呈现出了一种情感,但这样充满魅力的场景在电影中还是少了一些。

胡建礼(影视自媒体《影视风向标》创始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简单说三点感想:首先,这部影片最重要的意义是用全新的光影技术打造了一个中国自己的东方新魔幻世界,不是改编自名著,也不是改编自网络大IP,所以说这是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全新的光影世界,这一点是值得敬佩的。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其次,看完这部影片最触动我的是电影的特效呈现,绝对达到了华语片的顶级水平,之前我曾看过关于这部电影中的特效是如何拍出来的三集纪录片,从电影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片中的阿修罗王宫、飞翔大战,还是山谷里的美景,都能体现出这个团队对电影制作的精益求精,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特效质感非常好。

再次,如果中国电影想要进军全球电影市场的话,需要像《阿修罗》这种视觉特效大片,目前国外最认可的是华语功夫片,但这次《阿修罗》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希望《阿修罗》之后中国能够出现一些有希望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得到国际认可的电影。

最后谈一点不足之处,结尾纯粹的特效有些太眩目,呈现出的质感不如前半部分与实景相结合的特效。

叶航(北京电影学院讲师、独立影评人):

在中国电影市场表现这么好的时候,很多电影项目都在想着怎样挣快钱,而《阿修罗》的主创团队却能够花那么多时间,投入那么多的物力和财力去制作这个片子,这一举动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工业精神。本片最终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个人觉得它已经接近于好莱坞一流技术水准。

电影《阿修罗》举办研讨会,专家热议国产魔幻大片的视效升级

说到数字,一亿美金可能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最后将近10多分钟的演职人员表。出于对影片的尊重,我们通常会把影片结尾的字幕看完,看完之后我会觉得这部片子的人员配置真的是太庞大了,毫不亚于我之前看过的一些好莱坞大片的配置。

最后简短说一下有些不太满足的地方,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情节线其实可以更为明了一点,现在看来有些场景有点拖沓。或许从视觉上它有很多加法,但是在情节和人物的设定上也会有一些减法。

其次,人物造型和服装设计我觉得还是比较传统,在后续的影片里可以更为具有一些创新或者想象力一点,人物和空间的关系,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完全是空间压倒人,这也是后续可以提升的一个地方。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